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本月初,历经3年投入近450万元的“长乐海蚌大规格种苗和增养殖中间试验”通过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专家组验收,人工培育1万粒以上壳长9厘米海蚌,属全国首例,为长乐“漳港海蚌”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
长乐“漳港海蚌”产自闽江口海淡水交汇处,具有肉质脆嫩,味极甘美等特点,历来为特供珍品。据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邹文钟介绍,2010年,长乐“漳港海蚌”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场供不应求。随着需求激增,长乐海蚌身价暴涨,每公斤飙升到500多元。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近年来,长乐海蚌自然资源量逐年递减,年产量从上世纪60年代最高峰的200吨降到目前的20吨左右。同时,人工养殖海蚌受制于稚贝中间培育成活率低的问题,苗种问题难以解决。海蚌育苗往往长到一二厘米就会大规模死亡,很难进行大规模培育。
漳港海蚌场是我国唯一的海蚌育苗实验场。2011年,在长乐市科技项目支持下,漳港海蚌场开展了为期3年的海蚌中间养殖及养成试验。技术人员以室外水泥池养殖为突破口,通过改建养殖与饵料培养设施,成功地培育出一批大规格海蚌。
今年8月,验收专家现场随机抽样、数量统计和测查结果显示,2011年海蚌苗种经3年养殖,平均壳长达到9.1厘米,平均体重107.3克,养殖收获面积1500平方米(20口池),数量达13930粒。
验收专家认为,漳港海蚌大规格苗种规模化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工厂化养殖取得成功,一致通过项目验收。
邹文钟说,项目的成功,为“漳港海蚌”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将建立海蚌增养殖商品基地,实现规模化人工苗种和养殖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