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企业在削减成本时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4/8/14 9:12:02 来源:爱猪网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无论利润率高或者低,无论养殖环境是否景气,饲料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控制成本。一方面是股东们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发展要求管理者持续地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便将节约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无论利润率高或者低,无论养殖环境是否景气,饲料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控制成本。一方面是股东们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发展要求管理者持续地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便将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回报最高的业务或者新开发的具有成长潜力的业务中去。只是,面对复杂的业务和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恰到好处地进行成本控制极富挑战。
饲料企业在削减成本时,应该对各项开支加以辨别。如果管理者不分青红皂白,把每一项看似多余的开支都削减掉,则很可能因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而影响到业绩,结果得不偿失。也就是说,饲料企业的管理者在控制成本时,应避免损害那些决定企业核心价值的要素。
成本削减中的常见误区
许多资深的饲料企业管理者们都自信能轻易地找出企业运营成本中存在的“赘肉”,然而,全凭主观直觉削减成本无异于一场高风险的赌博。管理者们极有可能会因错误地削减看似多余实却重要的开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面临比原先更严重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饲料企业在成本削减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如下:
第一种误区——急功近利。是指饲料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确保盈利或者迎合近期业绩指标的需要而采取短期行为。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削减某项开支而不影响运营并非难事。因此,像人员培训、福利支出、技术研发、维修保养这样的开支往往会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有时裁员也会成为选项。更有甚者,一些饲料企业在原料价格高涨的时候,为了降低配方成本,选择使用次等原料或是干脆改用杂粮杂粕。但是,企业如果不能为这些被削减的资源找到有效的替代措施,其长期的经营业绩将受到影响。如运气不错,那么在缺失资源的恢复过程中,可能不会对企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反之,这种短期的成本削减行为就可能迅速地破坏品牌形象,影响产品质量,损害消费体验,并导致其他无法挽回的后果——所有的这些最终将损害企业的价值。
第二种误区——东施效颦。即盲目地学习标杆企业。诚然,企业管理者通过比较自身与其他企业在采购、生产、分销等环节上的运营状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效率。但是,在某一个环节上成本比其他企业高并不一定说明需要改变。
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一些小饲料企业看见别的企业原料采购成本低,便要求自己的采购人员也要如此,却不知这是自己学不来的,人家是因为规模采购所以才价低,并不是因为行情预测的准,同样价格自己只能采购回来次等原料。还有一些小饲料企业看见有的企业其销售的人均销售量很高,就也想“精兵减政”,减少销售人员的数量,提高人均销售量,却不知人家有品牌优势,所以才能用较少的销售人员实现高的销售量。因此,了解何处成本较高虽然很重要,但了解成本投入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同样重要。
第三种误区——视野陈旧。很多的饲料企业,一提到削减成本,就想到降低原料成本,减少配方成本,或者是人力成本。却没有想到降低生产成本也能削减成本,增加销量也能摊薄单位成本,更少有人想到通过提升管理效率来削减成本。对于一些饲料企业的管理者,可能过于关注自己的业务领域,这就造成对于一些新领域不太了解,这使他们甚至都不敢浅尝——比如启用一个新的企业资源管理平台(ERP)或升级销售终端管理系统(POS),比如利用网络形成网络销售、网络传播平台等。
成本控制工作的流程
想要发现并削减多余开支而又不损害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饲料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有一个科学的流程。这确保企业基于严谨的流程而非仅凭感情或直觉作出判断。
笔者认为这样的流程包括4个步骤:
(1)进行成本诊断,找出研究重点;
(2)深入分析,鉴别降低成本的机会;
(3)找出解决方案;
(4)优选最佳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