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不少企业热衷于建“院士工作站”,一方面是拿院士做招牌,觉得有个“院士工作站”很好看。但院士能做多少事情呢?院士也只是擅长某个领域的一个人嘛!
这位耄耋之年的学者在我们敲开办公室门时仍在伏案撰文,交谈时他既无铿锵有力之言,也无旁征博引之辞,他认真的聆听之态和朴素的回答之语几乎让人忘了他就是曾经创造“Linpe Method”(林彼方法),开创鱼类人工催产的第三里程碑从而享誉国际鱼类学界的主人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先生。
解决苗种不足
林浩然的一生和鱼结下不解之缘。从业60年来,他在治学和育人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他主持完成包括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与加拿大合作基金在内的30多个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编著了《鱼类生理学》、《动物生态学》、《比较生理学》等教材,同时培养了70多名硕士、80多名博士研究生。除此之外,他又是将产学研密切结合,实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开辟我国鱼类养殖业持续发展新途径的表率。他研制成功的有新型高活性鱼类催产剂、鱼类基因工程制品,创建的新技术包括诱导鳗鲡性腺发育成熟新技术、石斑鱼繁殖与生长调控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罗非鱼优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生产技术、中国大鲵子三代全人工繁殖与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这些科技转化成果创造了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他坦言当时原本是遵从父命报考医科大学,结果因学业基础稍逊而落榜岭南大学医学院,但却被理学院录取,于是就选取了与医科相近的生物学系。然而,这一缺憾却造就了另一番完美。在戴辛皆等老教授们的启蒙引导下,他认识到在新中国只要真正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就可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于是选择了引起他浓厚兴趣的、种类繁多和经济价值重大的鱼类为研究方向。在60年代,鱼类养殖生产主要面临苗种不足、饲料欠缺、病害流行三大难题,其中苗种与他所熟悉的生殖生理学领域联系更紧密,他深切体会到鱼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这门科学技术对发展鱼类养殖业的重要性,所以决心朝这个研究方向去努力,既想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做点贡献,也希望通过开展鱼类繁殖生理研究实现他从传统基础动物学向现代实验动物学发展的愿望。
后“林彼方法”
上世纪70年代,华南地区的渔农通过总结经验,强化培育出可在一年内进行多次人工催产的亲鱼,林浩然结合该项生产实践,研究阐明了草鱼一年多次产卵的繁殖生理学基础,其研究成果有力证明了人工培育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控鱼类的生殖活动,催促卵巢成熟和提高产卵量。然而长期以来,鱼类催产都是使用外源的促性腺激素,即鲤鱼脑垂体匀浆液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但由于成本高,来源有限,活性不稳定,亲鱼易产生抗药性而导致催产效果降低等原因,早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研制新型鱼类催产剂成为当时鱼类养殖发展急待解决的关键之一,亦是林浩然瞄准要攻克的科学难题。
1979年9月,林浩然成为我国第一批赴加拿大留学的访问学者,他抓住机会跟国际一流的鱼类生理学家交流和进行合作科学研究。在国外的第二年,他与阿尔伯塔大学动物学系的R.E.彼得教授发现鱼类促性腺激素分泌活动受神经内分泌的双重调节,这种新理论为研制新型高活性的鱼类催产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该项技术在新加坡的“诱导鱼类繁殖”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被命名为“Linpe Method”(林彼方法)。该方法很快在国内外推广,获得显著应用成效,被誉为“鱼类人工催产的第三里程碑”。与“第二里程碑”相比,“林彼方法”发现了抑制性腺发育的因子,因而比较全面的促进鱼类性腺发育。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林浩然认为如果能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来大量生产各种鱼类的促性腺激素(GtH),然后直接拿GtH注射相应鱼类,那么这种方法无疑将成为“鱼类人工催产的第四里程碑”。由于各种鱼类的GtH存在种间特异性,靠传统的合成和提纯都难实现,而依靠基因重组获得大量的GtH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表达系统的表达率很低,二是表达后的纯化要花很多功夫。“虽然这个方式很理想,但现在我们依旧停留在第三步上,距离第四个里程碑的道路仍然很漫长,需要后来研究者们继续努力。”林浩然说。
不应神化院士
1997年,林浩然由中山大学推荐后被中国工程院评选为院士,这是中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但他笑言自己并不清楚是怎么评上的。由于院士在学术上崇高的地位,不少企业热衷跟院士合建“院士工作站”。林浩然则称院士只是水平相对高点的教授,不应把院士当做“神牌”一样。
“现在国家、省、市或区都出面建立不少‘院士工作站’,国家的意图本是好的,意思是院士和他的团队能够更好的跟企业合作,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创新升级的同时也能够带动相应学科和科学的发展。但现在往往一推开就变了样,不少企业热衷于建‘院士工作站’,一方面是拿院士做招牌,觉得有个‘院士工作站’很好看。但院士能做多少事情呢?院士也只是擅长某个领域的一个人嘛!”林浩然并不认为院士出马就能搞定所有事情,以自身研究团队为例,也有好些课题或项目没能申报成功,包括申请组建石斑鱼产业技术体系。
目前来讲,鱼类繁育领域还未有能完全接替林浩然的年轻学者,他觉得只是因为现在的研究方向越来越细分的缘故,不代表这个学科“后继无人”,依然会朝前发展。
今年恰值林浩然耄耋之年,按规定将自动升为资深院士,不过仍不等同于退休。无疑,这位质朴学者,将继续行进在为中国渔业探寻未来的道路上。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人物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