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海域“病了”,如何休养生息
发布时间:2014/8/10 10:29:24 来源:浙江环保新闻网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生病”的近岸海域如何防治?近日,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发改委联合制定的《温州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出了一系列治疗措施,让海域环境“休养生息”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生病”的近岸海域如何防治?近日,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发改委联合制定的《温州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出了一系列治疗措施,让海域环境“休养生息”,恢复昔日容颜。 据悉,根据《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制定的《方案》,是温州市首次针对近岸海域污染发布综合性、系统性的防治实施方案。 近岸海域“病得不轻” 多管齐下控制污染源 海洋“病了”,病根子却在陆地。 根据《2012年温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温州市近岸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良好,主要超标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而这些污染因子主要来自陆源污染,即城市工业、生活废水以及农业污染。工业企业众多的乐清、龙湾,其绝大部分海域为劣四类水质,且呈现水质恶化趋势。 针对陆源生活污染,《方案》出台多项措施控制污染源:实施城乡污水垃圾收集处置全覆盖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置能力建设。 在工业污染防治上,《方案》提出实施产业优化提升工程,以产业入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生产技术等手段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确保2015年前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 农业污染防治方面,《方案》侧重加强畜禽业、种植业污染防治,确保2015年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零排放。 海产品能否放心食用 监管、准入有严格标准 海水脏了,海产品首当其冲。 受赤潮影响,贝类有毒;海水重金属超标,鱼类也未能幸免。一时间,海产品似乎都被贴上了“有毒”标签。许多市民纷纷质疑,海产品是否还能放心食用? 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产业处负责人解释,某一特定海域污染不代表整片海域污染。每年,温州市针对初级海产品的检测达600余批次,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检测170余批次,除部分贝类产品有毒和少数苗种使用禁药外,尚未发现其他问题。 除了对海产品源头进行监管,海产品养殖也有严格准入标准。根据全省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由省里确定温州市的无公害养殖基地。一般而言,二类水质以上均可满足标准。为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方案》规定对水产养殖使用违禁投入品打击保持高压态势,净化处理水产养殖尾水,修复改善水环境,积极发展浅海贝藻养殖和鱼贝藻间养,大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和稻田养鱼,减少面源污染。 渔业资源如何可持续 修复振兴“浙南鱼仓” “东海无鱼”,这是许多人对东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哀叹。而温州作为“浙南鱼仓”,渔业资源前景也令人揪心。 渔业产业处负责人介绍,从整体数量来看,温州的鱼并未减少,温州登记在册渔船年海产品捕获量为44万吨左右,但从经济结构上看,渔业资源危机重重。如洞头渔场,其带鱼年产量最高时曾达33700多吨,而2011年的产量只有18000多吨。 究其原因,一方面,捕捞能力不断提升,甚至出现竭泽而渔般的敲罟作业、电网捕鱼,导致特定海域鱼类品种遭灭顶之灾。另一方面,近年来,温州市推进海涂围垦,原有的养殖海域减少,新的海域又难以拓展。 对此,《方案》提出,以严格海洋捕捞准入、科学控制捕捞强度、严格实施休(禁)渔制度来规范捕捞行为,并严格控制、科学实施围填海工程及其规模,建设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目前,温州市正在积极推进“浙南鱼仓”修复振兴暨“一打三整治”专项工作,依法打击涉渔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和违反伏休规定等违法行为,逐步恢复昔日“鱼仓”繁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