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苏南一鳊鱼批发市场码头,由于养殖量增加太快,鳊鱼养殖亏本严重
时至7月中旬,通过近5个月来对全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域的走访调查,再结合一些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对2014年的水产行业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所谓盲人摸象,各有说辞,本文内容仅供从业者们参考。
一、行业的现状
受经济和气候大环境的影响,但凡涉农的各行各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阻力,水产行业应该更明显。据说某机构做的一次行业风险评估排名中,水产行业排在第一位。构成风险的主要因素很多,知之者众,言之者寡。本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并且持续异常波动;二是养殖环境恶化导致病害损失连年走高;三是投入品(比如饲料等)的成本近年来只涨不跌。
全国很多地方的养殖户已经连续亏损三年以上了,其心里受伤的程度可想而知。大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干下去吧,既担心越陷越深,又苦于运转资金难以筹集;放弃这个行业另谋生计吧,可是已经在这个行业干了几年、几十年了,实在有些不舍,再加上别的谋生技能似乎早已荒废。很多人不得已尝试着跟风去养虾、养蟹或别的特种水产品了,但是这样的改变仍然前途未卜。
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赊销几乎是这个行业中难以改变的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不赊销,即使再有本事,再有影响力也难有较大的作为,因为养殖户们普遍手上没钱,更何况还有些为了分担风险,有钱也藏而不露;赊销吧,却又明明知道这将是一条不归路。
近年来屡屡听到饲料经销商“跑路”的信息。试想,如果日子好过,或者还能维持,谁又愿意举家玩失踪呢?做个简单的设想:当给养殖户的赊欠款连年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后,矛盾就显现出来了,一方面是欠款收不上来;另一方面,厂家的欠款还不上,银行的贷款已经没有了指望,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又追上门来催还钱,这种情形下,除了“一走了之”,还有什么办法呢?
那么厂家呢?看似手握主动权,干的是零风险包赚不赔的活儿,其实不然,厂家也有自己难念的经。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货真价实的产品吧,自己捞不到几个仔儿,养殖户还嫌贵;短斤少两,打个擦边球吧,一怕被主管部门查到,又担心毁了自己的前程。厂家同样纠结在赊销或不赊销之间左右为难。经销商想得到有足够吸引力的利润空间,养殖户还想从经销商手里拿到比别家便宜的产品,厂家你看着办吧!还是一个字:难!
上月底的时候听到一个让人惊讶的故事,在离四川成都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养了近200亩塘的养殖户,两三年下来越亏越大,欠了饲料款一百多万元,欠了塘租几十万元,欠了鱼药款几万元。债主们打电话他不接,上门讨债他又总是不在家。后来有一次被债主们蹲点守候,把他堵在了家里,几方一交锋,三言两语就逼急了养殖户,他随即拿起刀往自己脖子上一抹……据说现在人还在省医院里。这当然是个案,但面对这样的情形,还能说些什么呢?
近期,本人走访了四川的五个地市的市场,拜访了20余位饲料或者渔药经销商,他们今年目前的销量没有一个能与去年同期持平的,更别说增量了,有的销量只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总结起来大致有三个具有共同性的原因:其一,受气候影响,很多时候饲料无法正常投喂,药品也用不下去;其二,养殖量明显下降,有些养殖户连年亏损后,今年只好象征性地放些鱼苗进塘然后出去打工去了;其三,经销商经营思路的调整,由于近些年的欠款累积得太多了,收起来又有难度,干脆只做现款生意了,一方面慢慢维持市场,另一方面尽量想法收回一些欠款。
二、行业问题及成因
造成水产行业举步维艰的局面的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有些原因通常是人力不可控、不可抗拒的,比如自然气候方面的,比如商品鱼价格走势方面的;但也有很多因素是人力可控的,至少也是可以大大改善的,比如做一些品种价格走势的预判,适时做出养殖品种的调整,避免盲目跟风;比如多学习、多总结,提高养殖技术,把损失降低,把产量和品质提升上去,以此实现效益最大化;比如合理选择,科学使用养殖的投入品,力求获得最佳的投入产出等等。
尤其在水产养殖的投入品方面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单是饲料一项就能占到整个养殖成本的80%左右,假设能将饵料系数降个0.1,每一公斤鱼的养殖成本就能降多少,大家都能算出来。
有一种说法应该是养殖户们都能接受的,如果能将一季鱼平平安安地养出来,不要遭受到较大病害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那么就基本可以确保不会亏本了。因此,病害防治的成功与否就是风险防控的另一个关键环节了。
前面讲到的这些因素是众所周知的,我想从另一个层面讲一个鲜为人知(或鲜有人言)的养殖成本偏高的因素。养殖过程中防病、治病的药品以及调、改水方面的产品,大约每亩能用到300-1000元以上(标准与养殖品种、病害发生情况等有关),市面上的产品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而其中最能吸引养殖户目光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包装又大又漂亮,价格还不高的产品,至于内在的东西,反正是搞不懂的,干脆碰运气。
大家知道吗?有些(不是全部)产品出厂价仅仅几元、十几元的而养殖户却花了三十、五十甚至更高的价钱买回去;有些(不是全部)病害或水质问题,仅一个产品就可以解决的,经销商却卖了3个、5个产品给你,且不论这些产品最终是否能解决问题,这些就是看不见的成本。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有个别的经销商在谋取暴利;其二,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户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哪些养殖户呢?有钱也不掏钱,偏要赊欠的;承诺了的付款期限到期又不兑现的;赊欠了一批又一批,货款欠了两三年的;到了结账付款时偏要克克扣扣的等等,唯一有情可原的是那些的确遭遇了亏损,一时难以还上的。
经销商也是要养家糊口的,赊销给你算上资金利息、运输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不为过吧,关键是一些养殖户破坏了行业的诚信基础,为了防范风险,为了把风险转移或降低,经销商无奈地采取了一些不厚道的措施而已。
当然还有另一种做法,就是造假。养殖户想要多便宜的都有,想赊欠也没关系,成本三元、五元的产品我卖给你十几元甚至几十元,反正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最终买单的还是养殖户。
三、改善行业软环境的建议措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产行业这种混乱的不良的现象绝非偶然的,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要想改变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人在此仅能勉为其难地提几个思考方向的建议,仅供诸位参考:
1、我国淡水常规品种的养殖只能走向规模要效益的路子,高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单干的小型养殖户应该向专合组织靠拢,各地的专合组织应该切实有效地运行起来,要让那些有知识、有经验、有技术,并愿为大家无私地做实事的人成为专合组织的领军人物。专合组织要从苗种的引进、投入品的选择和采购、养殖技术的培训以及商品鱼的出售等方面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帮助单干、蛮干的养殖户走出行业的困局,更远一点的目标是打造地方水产品品牌!全国各地的专合组织应该说比比皆是,可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在有效的、良性的运行的还少之又少。
2、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户(场、公司)应该先设法解决自己周转资金的问题。资金问题解决以后,再尝试直接与饲料厂家和渔药厂家签订合作协议,既能自主选择合作品牌、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又能获得厂家的专业技术支持,实现养殖过程的联动、互动,应该尽量放弃东家试试、西家试试的做法,否则最后连自己都分不清谁的功谁的过。
3、从厂家层面而言,应该切实地把服务营销从口头、从概念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下决心、花功夫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并把他们放到需要又确实能产生价值和效益的养殖户(场、公司)上去,必要时,养殖户(场、公司)也应该承担一些技术人员的费用。因为只有厂家自己的人才最懂得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只有懂产品、懂技术的人才能把产品用好、用活、用出最佳的性价比。
4、大家一起努力把那些坑人利己、弄虚作假的伪、劣、假的品牌和产品揪出来,让它们无藏身之地、立足之地,以此净化行业环境,重塑行业的诚信基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