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渡县城郊一鲫鱼养殖池塘,面积250亩,水深2米。2013年6~7月分批投放规格为100尾/公斤的鲫鱼苗25万尾(见图1)。
2014年2月初开始发病,病鱼体侧、鳃盖、鳍基部溃烂,尤其体侧严重(见图2)。
3月末开始至4月末连续多次外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消毒,4月上旬内服抗菌药物7天,4月中旬病情开始好转,有的病鱼病灶处由红转淡红,但一直没有彻底好转。
5月14日现场调查,发病鱼规格约50~100克/尾,池塘鲫鱼发病率约80%,但死亡量很低,只有个别鱼病灶处溃烂至内脏时才发生死亡。部分鱼已经明显好转,病灶处由红转淡红,有的病灶处已经发白。从发病以来鲫鱼吃料情况一直很好,解剖见内脏没有明显异常,肠道内有大量饲料。取6尾发病鱼从病灶处、肝脏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72小时后在2尾病灶明显发红的鲫鱼(见图3、图4)病灶处分离的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边缘整齐、较隆起的圆形小菌落(见图5、图6)。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 ( Aeromonas salmonicida ) 。
对该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出败康”、“鳃皮肠利康”、“鳃肤康”、 “普康”等药物敏感(见图7、图8)
分析:1、近几年云南省低温期鲫鱼体表溃烂病发病率很高,发病时间从春节前后开始,水温10℃以上,3月份为发病高峰,水温15℃左右。4月下旬开始减轻,5月份水温20℃以上逐渐好转。从以上发病规律来看,引起该病的致病菌是嗜低温的细菌,我们在病灶处分离到的杀鲑气单胞菌是气单胞菌属中嗜低温的种类,应该是该病的致病菌。
2、发病鱼一般吃料很凶猛,也从内脏器官上分离不到细菌,杀鲑气单胞菌引起局部鲫鱼溃烂为主,一般不发生全身细菌感染。
3、发生该病的鲫鱼死亡率虽然很低,但严重影响出售,特别是轮捕轮放的池塘,达到商品鱼规格以后如果不能及时治愈影响出售。高温后,结合药物控制,病灶处由红变白,长出再生鳞,能够痊愈。(利洋公司技术部 唐绍林 利洋研究所 李云冰 提供 2014.07.24)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