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1 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
我国原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农村时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就是要求大家要高度重视和珍惜粮食。粮食,也是发展水产养殖业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作为水产科技工作者,对粮食问题是否都有高度的认识呢?在我们各自的岗位上,是否都能高度珍惜粮食这个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呢?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当今,不少人在饲料粮成分含量的认识上就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养殖饲料含碳水化合物量越多,养殖对象就长得越快,生产效益就越高,并且这种认识流传越来越广,亟待更正。由国内外学者公认的事实是: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过多,不仅不会产生正效应,而且还会使养殖对象罹患高肝糖症、高肌糖症和高血糖症,引发代谢紊乱、鱼体自身污染、阻碍生长、既浪费粮食,又降低了产量和质量。对此,全中国水产养殖每年浪费损耗粮食是巨大的。
怎么办呢?其对策应该是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鲤鱼以不超过40%为度,鲑鱼最佳量为20%;添加BOA生物活性剂及增加纤维素等其他成分,如南方使用水生凤眼莲、水浮莲、水花生,北方使用草炭等干品粉剂。
因此,调整水产饲料成分、降低水产饲料中的粮食用量,是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一是可以节约粮食和资金,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二是预防鱼病,增强鱼体健康,提高养殖产量。三是使用水浮莲、草炭等,变废为宝,促进健康养殖。四是通过降低水产饲料中的粮食用量,并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和资金支援及扶助我国一些贫困地区农渔业的发展。一举多得的改革方案,何乐而不为呢。从实际出发,没理由抵制改革,应予以高度重视及关注。因涉及面广量大,应该进一步认知水产饲料调整成分比例的必要性,这无疑将是水产饲料业的一项重大的突破性的改革。
2 水产饲料粮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储存量下降到较低水平,我国的绿色革命目前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农田面积仅占全球7%,却要养活全球22%的人口,近10年来中国粮食持续增长,从每公顷3.8t提高到7.1t。但现仅增长1%左右,此数字实在令人十分担忧。我们研究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须进一步依靠更多的科技投入,粮食同能源一样,必须实施增产节约及合理市场调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是一家超级的耗粮大户。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海淡水养殖水面达575万余nm2,养殖年产量达3,276万余t,投入大量的饲料粮食是获取如此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合理用粮?且今后的用量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的研究指出,由于采用的粮食是比鱼虾类廉价得多的商品,故用廉价粮来获取高价鱼虾是一项致富的有效手段,并通过市场经济调节,致使各地广泛采用粮食,此后也带来乱用粮、盲目性用量,甚至滥用粮食等种种副作用,就连大家公认属于肉食性的鱼、虾、蟹、鳖等水生动物也添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其浪费程度可谓之怵目惊心。
众所周知,鱼、虾、蟹、鳖等属于水生经济动物,与畜禽类有很大差异。它的体温低,基础代谢亦甚低,故对碳水化合物的摄食、消化和代谢能力均比畜禽低得多。据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测定结果表明:鱼类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远不及畜禽的二分之一,这是由于水生与陆生动物生理学特性所决定的。这种过量的碳水化合物的添入,不仅浪费大量的粮食,且还增加了体能压力,危及鱼虾本身的基础代谢产生紊乱、发生疾病、降低产量,更重要的还在于有碍水生环境生态平衡。
此外,从我国水产养殖分布的主要区域来看,绝大部分地区是养殖鲤科鱼类,占水产养殖品种的80%以上。鲤科鱼类摄食碳水化合物的最佳含量为20%~40%,但目前的实际用量达到80%~90%,特别是群众习惯性养殖几乎全部用碳水化合物,如玉米、米糠、麸皮、大麦、山芋、酒糟等所谓精料,比按规定使用的碳水化合物还要超过40%~50%,特别在各地的群众性养殖几乎均直接投喂粮食,不用人工配合饲料,其耗损程度可想而知了。
3 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
鱼类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的危害问题,国外学者早有广泛研究和大量报导。1969年美国学者Philips、Mclaren,英国Ringrose及德国Buhlerz,1970~1990年期间日本野珍杏、早山万彦、古市政幸等人均有专门研究。他们分别用鲤、鳟、鲫等多种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鲤用10%~80%含碳水化合物饲料中最佳含量为35%,鲑最佳量为20%,鲫最佳量为10%%左右,若持续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必引发阻碍生长及高肝糖症、高肌糖症、高血糖症,从而破坏肝、肾组织,使之浮肿变质,以致达到高死亡率。此后多年来德、法、意、以色列等许多养殖研究者也获得相同的结果,且一致主张不要过量添加碳水化合物,否则会“too deal for whistle”得不偿失。
鱼类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为什么会引发高肝糖症、高肌糖症、高血糖及易损坏肝、肾功能,使之坏疽、浮肿,易患出血病?对此,综合诸位专家的意见认为,主要在于人工养殖条件下鱼无法选择其喜食天然食料的机会,别无选择地只能吃食单一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
人工饲料,加上鱼类本身的消化机制对糖代谢就受到多种生理限制,如缺Gbpase、FDpase及GPT和GOT等糖的强消化酶,尤以鲈形目、鳗鱼目及合鳃目等鱼类为甚。其实鱼类就是不能消化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血糖、脂肪,患及脂肪肝病,丧失了体内的生理平衡,最后致病、致死。
投喂过量碳水化合物,对养殖对象可引发的病症主要有:
1、高肝糖症、高血糖症。在天然水域中正常的鲤血糖均值为59mg/分升、 鲫66mg/分升、鲑70mg/分升、鳗鲡99.4mg/分升;在人工饲料条件下过量摄食碳水化合物,而使血糖增长1.2~3倍以上,且明显呈现高血糖症(Hypergly Caemia)和糖尿症(Glycosuria D.)等症状。
2、引发代谢紊乱症。由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代谢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糖和脂肪之间是相互转化的。但由于血糖过量,产生脂肪肝、挤压胞核胞质等,致肝、肾肿大,呈淡黄或淡白色,失去肝功能正常性的生理平衡,从而造成鱼体内综合性代谢的紊乱及其高血压症。
3、破坏鱼体内电解质平衡。由于高肝糖症可以破坏鱼体内电解质平衡,如过量葡萄糖可重新与体液中的钙、镁、钠等离子结合产生非离子介物沉积,影响体液循环,引发脑心血管疾病致死。
4、高肝糖、高肌糖、高血糖,所谓“ 三高”,是诱发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许多病原体的“培养基”作用。早在九十年代,德国著名鱼病学家Schaperclaus对此指明为多数出血性败血症发生的良好媒质,之后美国Brumner(1951)、Anlacher ott(1961)及俄罗斯Gonch arov(1965)均相继研究予以证实。由于体内糖分过高和其体表鳃部分泌物和排泄物,包括糖尿病(G.disease)均含有一定程度的糖分,据检查,有些好糖病菌和寄生虫(如蠕虫、甲壳类寄生虫)数量上比对照组要高50%~170%。
4 对策与建议
上述的糖代谢障碍问题,已引起当代国际上许多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英国生物学家Harden和Youbg、意大利Fosmat及美国Markov等均纷纷做深入研究及对策。促进体消化酶(PEK、PGI、P6PDK、PGDH)及肝胰酶等作用,加速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以体脂形式储存,与体内有关组织细胞联合而生成结合物,如核糖、脱氧核糖、糖蛋白、糖脂肪以及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等。
我国生物学家也致力于着重研究糖代谢障碍问题,并从筛选绿色植物提取天然产品BOA生物活性添加剂,并经试用表明,不仅有良好的抗病、促长功能,而且还能提高养殖品种质量和产量,大幅度地降低饲料中的糖类,可以大量降低饲料成本,会受到社会好评,主要表现为:
1 增加肝胰功能、增强抗病力,是强化碳水化合物转换能量和脂肪及非必需氨基酸物质。
2 增加诱食力、促进生长,特别是虾类养殖为甚,一般可比对照组增产品1.5~1.8倍左右。
3 增强抗病力,使蠕虫类及甲壳类等寄生虫大幅度减少。
4 提高鱼虾品质及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水产用饲料量增长是惊人的,但若合理地利用,每年至少可节省50%以上的粮食,特别是中国主要养殖地区绝大部分饲养鲤鱼鱼类,要努力改变生产者大比例(80%~90%)添加碳水化合物的陋习。如何依照鱼虾食用碳水化合物的特性,严控添粮比例,及经配合选用BOA生物活性添加剂,不仅可大幅度降低饲料粮用量和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减少病害,而且还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珍贵的粮食,在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上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在养殖产业中努力节约粮食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