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目前,台湾泥鳅在广东的养殖如火如荼,而其销路问题一直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九江镇举办的台湾泥鳅养殖交流会上,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采购部副经理胡肖珍透露,目前广东养殖的台湾泥鳅真正在交易市场上流通的量并不大,流通环节缺乏完善的分级销售模式,阻碍了产品利润实现最大化。
现状:缺乏完善的分级销售模式
据胡肖珍总结,目前台湾泥鳅的市场流通现状如下:
1、苗种成本贵及苗种成活率低,导致养殖成本偏高。
2、台湾泥鳅养殖技术较为欠缺,导致养殖过程中病害增多,造成养殖成本偏高。
3、养殖者一般养殖统货出卖,现有的收购商也按统货收,缺乏分级流通之路,阻碍产品利润最大化。
4、规格差异,塘主期望售卖规格远远大于市场需求规格。
5、现在市场上泥鳅品种繁多,品质参差不齐,劣质产品与优质产品没有明显价差。
6、价格倒挂,塘头收购价高于市场批发价,缺乏中间流通的价值,陷入塘头卖鱼不多,现在流通量是极少的窘境。
胡肖珍透露,目前广东养殖的台湾泥鳅真正在交易市场上流通的量并不大。而以上现状也是何氏水产暂时没法启动台湾泥鳅收购业务的根本原因。
未来:大规格深加工出口,小规格流向市场
“要改变台湾泥鳅养殖户的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改变出鱼规格,完善泥鳅分级销售模式,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才能提升台湾泥鳅养殖的周转效益。”胡肖珍认为,任何一个水产养殖品种只有针对市场不同需求进行分级销售,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据胡肖珍介绍,目前水产品分级销售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桂花鱼,把不同规格的桂花鱼分级,按不同的市场需求销售,不但能建立客户与养殖户的供求平衡关系,还能使每个规格的桂花鱼实现利润最大化。
“广东现有几万亩鱼塘在养殖台湾泥鳅,但客户需求的规格还不稳定,目前台鳅在市场上也还不能流通得很广泛。”胡肖珍介绍说,国内泥鳅流通渠道主要是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全国目前有近20家批发交易市场从事泥鳅收购流通,年流通量约为30万吨,日泥鳅流通量约为150万斤。按每亩产量为4000斤计算,每天约需要400亩出塘鱼来满足市场需求。
据了解,中国泥鳅之乡江苏连云港赣榆县墩尚镇是出口韩国的主要基地,占全国出口韩国总量的80%。胡肖珍介绍说,泥鳅的药用价值以及生长规格已经引起了国内烤鳗厂以及罗非鱼加工厂的关注,目前深加工企业正在做进一步的实践和可行性操作。
“将来,大规格的台湾泥鳅经深加工后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小规格的流向国内消费市场,更能盘活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胡肖珍表示相信台湾泥鳅未来的增长空间会很大。
据了解,何氏水产虽然仍未正式启动台湾泥鳅的流通业务,但已经把该品种作为今年的重点开发产品,目前该公司研发中心正在着力研究台湾泥鳅的打包技术和运输技术。“跟风养殖带来的是价格大起大落。”胡肖珍表示,何氏将建立合理的收购价格体系,推动台湾泥鳅的流通销量,搭建收购商和养殖户的双赢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