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形势在变,养殖模式也应随之创新。6月25日,由《农财宝典》主办的“珠三角养虾模式创新论坛”在江门新会开幕。
病害防治可谓当前养虾业的最大话题,作为广东对虾养殖的集中地之一,珠三角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随着病害愈加复杂,单纯的用药方式已经难以奏效,特别是在当前,病原和病理难以明确,辨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寻找合理的养殖方式进行规避,对于一线生产无疑更有现实意义。
就此话题,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详细讲解了生态防控策略。他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以鱼虾混养为主的防控措施。根据研究,病害之所以会蔓延,主要是两个关键因素出现了缺失,第一个是环境不利,导致感染虾转变为病虾、继而死亡,第二个是阻止健康虾摄食死虾的生态因素。管理好水环境,再根据不同的养殖环境,合理放养鱼类,只要有效控制住上述两个因素,可有效降低虾病的危害,在产业体系的20个试验站进行实践操作,绝大部分取得了成功。
养虾先养水,水质的管理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认真分析。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林文辉在发言中指出,水质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池塘生产力,池塘生产力的来源就是藻类,维持藻类的关键是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他提出,投入池塘的蛋白质(饲料)有两个去向:虾肉和氨氮,水质管理的目标,就是用一系列手段,将转化为氨氮的蛋白质,转移到藻类中,成为可供对虾生长的营养,即蛋白质的二次转化。其中需要掌握好水体理化因子、水体pH值、总碱度、微生物种群等因素的调控方法。
本次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充分交流的公共平台,会议聚集了350多位来自珠三角各养虾区的养殖户、经销商和企业人士,并就三个最新养殖模式进行了现场探讨。另外,澳华集团水产技术总监邓登、江门澳华特种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愿斌还分别就“对虾私人定制套餐”市场推广现状、虾料经销商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的发展之道了精做了精彩演讲。
何建国:鱼虾混养可有效控制病害传染
关于虾病,产业体系有什么最新研究成果?
从目前看,虾病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环境中病原很多,造成投放的虾苗快速死亡,二是养殖前期,有毒藻类孽生,或者有益藻死亡产生毒素,导致虾在2-3天内死亡,三是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有毒有害的理化因子超标,虾慢性中毒后继发病原性疾病,四是养殖中后期,有毒藻类孽生,或者有益藻死亡产生毒素,造成发病。实际上,四种情况均是苗种和养殖环境胁迫与病原作用的结果,首要因素是理化因子和有毒有害藻类、死亡藻类。根本原因是养殖量超过环境容纳量。
通过鱼虾混养防控病害,目前养殖量最大的草鱼和罗非鱼怎样运用?
我们对此有专门研究。简单来说,首先虾放苗密度应不超过10万尾/亩(普通苗3-4万尾/亩,一代苗2.0-2.5万尾/亩)。对于高位池养殖模式,小于2亩的池塘,普通苗小于10万尾/亩,一代苗小于7.5万尾/亩;5亩左右池塘,普通苗约7.5万尾/亩,一代苗小于5万尾;大于5亩的池塘,相应苗种密度需要进一步减少。
如果用草鱼的话,虾苗养殖20-30天后放草鱼,每亩投放30-60尾(1kg左右规格),要注意养殖水体盐度要控制在8以下,投放的草鱼数量不能少于30尾/亩,并可根据放养虾苗的密度适当增加,但不能超过60尾/亩。罗非鱼的应用范围更大,可在盐度20以下养殖区使用,虾苗的投放方法同上,虾苗养殖10天左右,每亩投放100-200尾罗非鱼(1两左右规格),值得一提的是,混养罗非鱼的虾塘基本没有暴发过蓝藻。
林文辉:水质管理关键是提高池塘生产力
虾塘水质管理说法很多,关键的因素有哪些?
除了种苗的因素,水质环境是各种虾病的最终来源,池塘的溶解氧、pH值、底质、微生物都起了作用,但当前有一些水质管理的观念还存在误区。例如以前常说的“肥活嫩爽”,我认为已经不符合现在高产、超高产的生产方式,怎样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在低产的状态下,藻类即可以满足需要,如果要高产,则要菌类的帮助,净化底质、改善虾肠道功能,如果要达到超高产,则需要一系列的手段,不断提高蛋白的二次转化率,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氧气。经常看到池塘水色很好,但是底质怎样?溶解氧够不够?或者看到藻类很多,但是藻相、菌相的组成是不是合理?水质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评估池塘的生产能力。
经常碰到倒藻,这种情况应怎样处理?
这里涉及的细节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池塘水的总碱度,水的总碱度和水体中的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氢离子的浓度有关,总碱度是水体二氧化碳储存量的间接指标,而二氧化碳又是有益藻类生长的直接碳来源,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光合作用速度成正比,决定了池塘生产能力的大小。
pH值的控制也很重要,藻类所需要的碳来自水体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如果能把池塘水体的碱度和钙的浓度调节在碳酸钙沉淀的临界点上,就能保持池塘水体的最高光合作用效率。另外,经常有人为了快速肥水培藻,大量添加有机肥,这固然可以快速培藻培菌,但容易大量消耗溶解氧,诱发病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