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虽然水产养殖户有参保热情,但我们步子不敢跨太大,只能限于试点区域的部分养殖户。”眼下正值新一年河蟹养殖保险办理时期,但对江苏省渔业互助保险协会秘书长陈耀中来说,苦恼依然困扰着这一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总部设在南通的江苏省渔业互助保险协会(简称渔协)自2012年6月5日开出全省水产养殖互助保险第一单以来,已为49家养殖企业(合作社)的2.8万多亩池塘养殖河蟹提供了5600多万元的风险保障。今年试点区域由前两年的4个县市扩大到10个县市,养殖保险面积扩大到5万亩,比前两年的总和多出近一倍。
但放在全省水产养殖业的大盘子中看,这不过是毛毛雨。资料显示,我省水产养殖面积达1200多万亩,渔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其中河蟹养殖面积约400万亩,占到水产养殖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在业内,水产养殖成本高、风险大,众所皆知。除自然灾害外,技术、管理,乃至各种人为因素都是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源,且勘验定损难度大,也难以完全杜绝诈保骗赔等道德风险的情况。“作为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选取风险系数相对较小的池塘河蟹养殖保险作为试点。”陈耀中说。
常熟金塘市水产品有限公司是首批参加渔协水产养殖保险试点的参保单位,该公司有1080亩河蟹养殖面积,投保只有500亩,每亩保额封顶2000元,前年因台风获得3.5万元的赔偿;去年连遇高温,获得2次赔偿共4万元,剔除已交保费,两年共获得1.5万元的补偿。在另一个试点地区兴化,去年全市有19家水产养殖合作社参加了保险试点,当年因遭遇持续高温天气,19家共获得赔付近12万元,占到所交保费的70%多。
“参加水产养殖保险就是买个保障,防患于未然。”兴化市水产局党委书记韦雁宝说,当发生风险时,保险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被保险人减少损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
来自渔协的资料显示,去年受灾主要是台风和持续高温,刨去50%的保费补贴,去年渔协实际保费收入只有30万元,而当年理赔款接近30万元,加上办公经费,实际上处于微亏。
“当前渔协的水产养殖保险最缺政策扶持。”常熟金塘市水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龙说,去年持续高温给公司河蟹造成了每亩约2000元左右的损失,而根据理赔条款,气温37℃连续一周,按保额2%赔付,若37℃连续达两周,则再赔付2%,每亩最后只赔了几十元,相比损失而言,这笔赔偿微不足道。“尽管保多赔少,心里不爽,但保了总比不保心里要踏实。”张建龙坦言,渔协试点是探索,作为养殖企业来说也是在探索如何降低和控制养殖风险,所以只保了公司部分水面。
从全国看,水产养殖保险目前仅有上海、山东、浙江等少数几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和探索。保险标的仅局限于海参、南美白对虾和河蟹等少数几种;被保险人也只限于水产企业和大型的水产养殖场,而绝大多数中小养殖户因为保险管理难度问题暂未被纳入保险范围。主要原因就是水产养殖赔付率高,风险大,动辄超过100%的赔付率,有的年份赔付率甚至高达300%,远远高于70%的盈利临界点。
韦雁宝说,要做大水产养殖保险这块市场,有几个问题亟需解决。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将渔协列入跟商业保险公司同等的政策平台上,提升水产养殖保险市场的发展质量。其次,要把病害列入水产养殖保险赔付情形,增强抵御养殖风险能力,但现实中又存在病害难界定的问题,需要渔协和相关技术部门共同努力。第三,扩大保险的品种和内容,进行多品种保险试点,这更加符合目前水产养殖状况和需求。
“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渔协支持已经没有障碍。”承担全省农业保险政策制定和监管职责的省政府金融办保险处处长桓恒肯定了渔协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希望其不断深化试点,形成较为成熟、更加符合河蟹养殖户需求的保险理赔条款,做到风险可控。桓恒表示,省金融办将向财政部门争取扩大财政支渔力度,逐步扩大水产保险品种,让更多的水产养殖户受惠。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