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休渔半月有余,渔民们都忙些啥?市场上海鲜行情咋样?6月15-17日,记者走访发现,休渔期渔民们在忙着养殖,目前市场上海鲜主要以养殖类和冷冻类为主。与休渔前相比,部分冷冻鱼类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渔民“变身”养殖户
“休渔之后,俺们检修完渔船,眼瞅着就要捞海蜇了。”6月15日上午,东港渔民张远庭告诉记者,每年到了休渔期,渔民们也闲不着,主要忙活的是海水池塘、滩涂养殖。渔船拉上岸维修检查后,到了6月中旬7月初,就开始捞海蜇了。等到了9月份,渔民在近海养殖的小人仙、胖头鱼、青虾也都到了收获的季节。
记者在东港大平渔港、北井子镇大闸渔港走访时了解到,不少渔民近两年放弃了出海捕捞作业,改行搞起了海上养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民说,现在一条渔船出海一年赚不到5万元,而海水养殖在没有病害发生的情况下一年就能赚到10万元以上。 这名渔民介绍,现在,他们村的几十条渔船基本上都搞海水养殖了,很少有出海捕捞的。这一海域养殖海蜇和小人仙的比较多,而且已经初具规模。
“这两年海蜇产量不错,100多亩养殖面积一年收入约四五十万元。”张远庭说,每年5月中旬左右开始投苗,海蜇的出苗期一般在30-40天,眼下海蜇大量上市,目前收购价每公斤12-14元,较受欢迎。东港市北井子镇渔民于福义告诉记者,进入休渔期后,当地渔民养殖的海蜇、小人仙、文蛤、牙鲆鱼等,都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另外,这些海鲜都是野生放养的,所以吃起来口味和野生的差不多。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每年休渔期间,除大力发展的近海养殖可以让市民吃到新鲜的海货外,本市还会储存大量冷冻海鲜以满足市民需求。丹东的水产养殖业有海水、淡水两种,海水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文蛤、菲律宾蛤仔、牙鲆鱼、海蜇、毛蚶等。稻田养殖的品种主要有河蟹、泥鳅、鲫鱼、鲶鱼等,养殖类水产品越来越多,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冷冻海鲜“替班”费看涨
“2斤大小的鲅鱼现在16块钱一斤,与5月末相比,差不多贵了两块钱。”16日上午,客来多市场经营海鲜的李女士介绍,今年总体上来看鱼货少,价格高。眼下,市场上主要以冷冻类和养殖类鱼货为主,带鱼、鲅鱼、黄花鱼价格较上个月略有上涨。
记者随后在永昌市场、四道桥水产大厅等地看到,鱼货市场依然丰富。经营海鲜的唐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海捕鱼类大都以冷冻为主,如小黄花鱼和大偏口鱼等。“冷冻海鲜价格现在略有上涨,估计过一段时间价格还会涨。”唐先生说,冷冻带鱼价格5月末时是每500克13元左右,如今已上涨至15-18元/500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眼下优质鲅鱼价格由每500克12-15元上涨至13-16元;对虾由每500克35-45元上涨至40-55元。而市场上其他养殖类以及贝类海产品价格暂时稳定,如:优质活母海蟹价格每500克100-120元,黄蚬子价格每500克15-28元,优质海螺价格每500克15-20元。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本市海产品整体价格将以相对平稳、小幅波动的态势运行。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