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联合青岛海弘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杂交扇贝新品种推介会,首次推出了利用从秘鲁引进的南太平洋紫扇贝与本土大规模养殖的海湾扇贝进行杂交培育出的 “渤海红”扇贝,这是我国培育推广的首个海湾扇贝种间杂交新品种,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与海湾扇贝相比,“渤海红”杂交扇贝不仅成活率显著提高,而且亩产量提高了33%——38%,对于扇贝产业来说,“渤海红”不仅是一个新的品种,它还为日渐消沉的养殖户打了一针“兴奋剂”,凭借生长快、个头大、病害少等特点在一众本土品种中成功突围,为扇贝产业再现昔日辉煌注入了新的活力。
扇贝产业面临下滑“困境”
作为我国最早开始养殖扇贝的海域,山东养殖扇贝的历史已经超过30年。不过,对于靠海吃饭的养殖户来说,虽然现在的养殖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先进,但近些年来扇贝却越发不好养了。“目前北方的扇贝养殖业以海湾扇贝为主,但随着养殖密度越来越大,加上近年来养殖过程中种质退化等问题的困扰,导致商品贝规格越来越小,在国际市场上沦为低档产品,而且种质退化也导致了育苗养殖过程中有较高的死亡率,有时甚至高达70%,”青岛海弘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奎府告诉记者。
如此看来,虽然山东不乏本土养殖品种,但因为环境和品种老化等原因,扇贝产业其实已经“摇摇欲坠”,与前几年的红火相比,面对如今扇贝产业的不景气,不少养殖户纷纷表示,“养扇贝就像赌博,年景好了一年赚个几百万,年景不好往往血本无归。”
引进秘鲁扇贝来青“联姻”
在扇贝产业日趋消沉的时候,更加需要一支“生力军”来带活整个市场。为了帮养殖户们重拾信心,2004年,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春德开启了长达10年的培育杂交扇贝新品种之路。“2004年我们在秘鲁发现了一种紫扇贝,它比我国现在大规模养殖的海湾扇贝在个体大小和寿命等方面更胜一筹。但后来发现紫扇贝的温度适应范围较窄,无论在我国北方还是南方都不适宜生长,”王春德介绍。所以自2007年起,他开始用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间杂交以对海湾扇贝进行种质改良,培育适合于在北方开展规模化养殖的新品种。取得初步成功后,他又将紫扇贝与南方养殖的墨西哥湾扇贝进行杂交,培育出适合南方养殖的新品种,使杂交扇贝新品种能够在全国大规模推广。
由于紫扇贝个头大,生长快,是世界上公认的扇贝优良养殖种类,所以与之杂交的后代自然也遗传了其优良的“家族基因”,经过几代选育后不仅杂交扇贝的成活率提高了,而且产量也提高了33%——38%,扇贝柱的单重也显著提高,在好的海区原本120多头海湾扇贝才能出一斤贝丁,新品种只需要80多头就够了,这种优势在差的海区更明显,因为杂交扇贝比海湾扇贝更“能吃”。
孙奎府表示,2013年新品种扇贝仅在莱州和招远地区就已推广近万亩,今年还将继续扩大生产面积,照此推算,3年后的杂交扇贝的销售额有望达到60亿元。
贝类良种创新联盟新模式 目前,很多养殖户已经开始尝试新品种的扇贝养殖,不仅可以帮助养殖户和企业降低养殖风险,同时还可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据孙奎府介绍,“从目前推广情况来看,大个头扇贝已经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青睐。经过两三年的推广,该新品种有望引领未来扇贝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扇贝养殖品种,为养殖户和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为了扇贝良种的有序推广和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尝试通过‘贝类良种创新联盟’的形式推广我们的新品种。联盟的龙头是育种企业,育种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每年按照严格的选种标准生产优良新品种种贝,专门供给联盟内的育苗企业用来培育商业苗种,培育出的优良苗种则由联盟按照统一的品牌和价格进行销售,非联盟内育苗企业则无法获得优良种贝。”孙奎府表示,这样既可以保证新品种的质量,又能保护联盟内企业的利益,而且联盟将为会员提供产品供应和技术支持,从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