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安徽实行“1+6”政策 构筑渔民安居乐业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4/6/11 9:17:36  来源:新华网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着老街青砖铺就的街道,穿过苔藓斑驳的巷子,下至青通河边,数十条渔船静静泊在岸边。正处禁渔期,渔民们都在聚坐闲聊。63岁的杨来富坐在自家渔船上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5月24日中午,几经辗转,记者来到挨着青通河的大通镇河南嘴社区。

  铜陵市大通镇,位于青通河与长江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不少人家世代捕鱼,吃住在船上。

  沿着老街青砖铺就的街道,穿过苔藓斑驳的巷子,下至青通河边,数十条渔船静静泊在岸边。正处禁渔期,渔民们都在聚坐闲聊。63岁的杨来富坐在自家渔船上,盯着水面发呆。听说来意后,他从舱内爬出,站在船头迎接记者。

  这是一条6米多长的铁皮船,船头铺着绿色的塑料布,就是客厅了。这样的船,当地人称作“连家渔船”,是杨来富生活了一辈子的家。

  “打鱼收入怎么样?”记者斜着身子坐在船头,却立即站起来——太阳把塑料布晒得滚烫。

  “以前还行,现在鱼越来越少,有时候一天打不到10斤鱼。平均一个月收入就1000元上下,去掉油费剩不了几个钱。”杨来富说。

  “在船上生活多少年了?”

  “生活一辈子了。”他的妻子、60岁的汪书燕盘腿坐在船舱里,探着头插话:起风下雨,整夜不敢睡觉。冬天风吹得手、脸都裂开,夏天又热又脏,蚊子咬得没地去。

  窄小的船舱,是杨来富一家的卧室兼厨房。因为只有一米多高,记者几乎是仰面半躺着钻进舱内,这里散放着被褥和渔具,灶台支在船尾。一个塑料桶里有一半水,“吃水就到河中间打,用明矾澄清。”汪书燕看记者打量水桶,解释说。

  正值中午,小方桌上放着一小碟咸菜。揭开锅盖,只有一个炒好的空心菜。“现在是禁渔期,每月每人只补助80元,要省着点花。”杨来富无奈地说。

  “一辈子没在岸上过过夜,没在床上睡过觉。”汪书燕说,现在最想能到岸上安个家。说话时,汪书燕眼神不由得朝岸上瞟。

  与大通镇隔长江相望的无为县,也是传统渔区。24日下午,记者来到该县土桥社区。

  车子沿乡间土路颠簸,在长江岸边停下。沿江边小道步行不久,便是一条名为土桥的河流。在这里,它汇入长江,几十年来,入江口一带水面上形成一个渔民集聚区,有上百户渔民。这里与最近的村落也有几里路远。

  63岁的张老窝,生活在儿子的一条水泥船上,自己的三条渔船几年前被一场大火给烧了。“到我是第19代渔民了。住在船上吃水用电都不方便、不安全。”张老窝说,他跟老伴都有高血压,船一晃就头晕,容易犯病。大家说“渔民脸上没有泥巴”,就是说我们在岸上没地,再苦也只能在水上漂着。

  记者看到,一条高压线从这里经过,许多渔民便自己接电,电线用树枝架起来,接口裸露在外。“一下大雨刮大风就担心。”张老窝说。

  省渔业局局长刘国友告诉记者,我省常年居住船上的渔民有22000多户,共7万多人。渔民们“白天一张网,晚上七尺板”,一家甚至三代数口常年挤在一条船上。“连家船”停泊点远离城区,连起码的公共卫生等配套设施都没有。渔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亟须转变。

  由于不是农业户口,渔民无法享受到国家给予农民的一些政策。2012年,“连家船”渔民户均收入1.1万元,不足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一半。

  不仅是物质匮乏,渔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很贫瘠。

  5月25日,记者来到明光市女山湖镇。“渔民与岸上人几乎不来往。”镇党委书记谢芳说,他们除了打鱼外就是看看电视,在船上枯坐。“渔民多是内部通婚,极少有岸上的女孩愿意嫁到船上。”10多年来,女山湖镇政协主席卢正兵一直负责向渔民征收水面承包费,熟悉他们的状况。

  与社会隔绝,且居无定所,带来的教育问题尤为严重。记者采访中接触的50岁以上渔民几乎都没上过学,就连40岁左右的青壮年,也有一部分没上过学。

  渔民后代多是八九岁以后才上小学。在土桥,24岁的渔民陈胜利只读过小学。张老窝16岁的孙子才读初二,“老是跑来跑去,户口也是问题,耽误了上学。”张老窝说。

  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渔民对子女教育也逐渐重视起来,一部分渔民选择上岸租房陪读。

  68岁的樊德喜,在女山湖上住了大半辈子,他两个孙子、孙女出生在船上,如今都随儿媳在岸上上学。“只有放假才来玩两天。”樊德喜边说边指着船底水面上用吊笼养着的一只鸡说,像这样困在船上,谁愿意?听说这次省里有政策给盖房子,高兴得睡不着觉啊,咱盼着早日上岸。

  记者离开时,樊德喜的船头,一丛月季花正在怒放。在有限的空间和粗陋的条件下,渔民对生活依然充满热爱和希望。

  渔民:上岸有房,心里就踏实了。

  政府:困难再大,也要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三室一厅一卫,南北通透,水、电、气直通入户……85平方米的户型设计紧凑,功能齐全。住宅楼外立面墙上,蓝底白字的“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标牌醒目。

  位于铜陵市郊区的民福家园小区,是一个大型的安置小区,紧邻交通干道,多路公交车途经此地。该市实施渔民上岸工程集中安置点就在小区之中,六层高的住宅楼已经竣工,工人们正在进行小区最后的绿化。

  “你在安置点有房子吗?”在渔民杨来富的船上,记者问他。

  “我两个儿子买了。我没买。”

  “为什么?”

  “我没钱。儿子们买上,我已经很高兴了。房价便宜,政府有补贴才买得起。”

  “你自己怎么打算?”

  “我还没想好。”

  “对无房、生活特别困难无能力买房的渔民,政府已有考虑,计划将这些渔民纳入保障房系统,利用廉租房、公租房来解决。”一旁的大通镇河南嘴社区负责人高和平说。

  渔民上岸,安居为首。早在2010年,铜陵市就着手解决“连家渔船”上渔民的上岸安居问题。
 “无房渔民可以自行选择集中新建、自建或补助购房等多种安置方式,有房的根据实际修缮加固。”铜陵市郊区副区长张高洁介绍,民福家园安置房考虑渔民家庭实际需求,设计有多个户型。6月底前,220户渔民就将入住民福家园,结束“水上吉普赛人”的漂泊生涯。

  “75平方米的房子,渔民花10万元就可以买到,且拥有全部产权。”铜陵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古劲松介绍,政府对安置房的回购价是1800元/平方米,再按1450元/平方米配售给渔民,差额部分就是当地对渔民的配套补助。“中央和省里的专项补助正在落实,渔民将得到更多实惠。”

  钱从哪里来,是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我省明确,坚持以渔户自筹为主,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政府适当补助。“中央财政对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重建房屋户均补助2万元;对C类危房户修缮加固户均补助6千元。省财政户均追加补助1.05万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邹桂武说。

  “渔民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参照住宅建设标准实施。”在民福家园二期安置点,张高洁指着附近的一块空地说,已经规划的幼儿园即将开工,将完善小区的体育设施、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小区的环境会一天比一天好。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集中安置点的规划多数已初步完成,用地指标正等待省有关部门批准。

  除了费用,上岸后住在什么地方也是渔民关心的问题。

  “知道政府选的安置的地方吗?”在土桥社区,记者问陈胜利。

  “知道。”

  “满意吗?”

  “要是能离街近一点就好了,生活方便一点。”陈胜利说,渔民生活范围小,与岸上人相比,眼界落后了一大截。希望集中新建的小区地点不要太偏,“与镇上的居民近些,跟见识多的人在一起,会学到更多。”

  “6月1日至7日,完成渔民申请及村级公示;6月20日前,完成渔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6月30日前,力争全面开工建设……10月30日前,完成集中安置区住房建设验收工作。”明光市2014年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工程进度计划表,任务细化、责任明确。

  在女山湖镇政府会议室,谢芳向记者细数着计划表里的节点进度,坦承“压力大”“时间不够用”。明光市渔民超过2680户,占全省总数一成多;女山湖镇占该市任务的98%。

  “集中统建户数近2000户,要建近百栋住宅楼。从现在算,按照计划5个月要完工,其中还包括勘探、设计、招标等工作。计划安排得很满,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天气、防汛等不可预测因素,都会延缓整体建设进度。”谢芳说。

  会议室外不远,一片土地已基本完成拆迁清理。“这是镇上最好的地块了,我们拿出来建安置点。”谢芳说,渔民上岸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困难再大,也要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任务。

  渔民:无技能,无文化,无资金,上岸干什么?生活靠什么?

  政府:伸把手,“拉”渔民上岸,并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现代社会。

  随着年岁渐高,漂泊在青通河上的叶红根越来越不能忍受船上的生活。“一直盘算租个房子上岸,不打鱼了。”叶红根说。

  面对上岸,他却心情复杂:没有房子不说,没有土地,一旦上岸,生活来源是个大问题。

  上岸后干什么?生活靠什么?采访中,这成为渔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省渔业局副局长钱东方介绍,以前渔民生活条件超过农民,但现在,由于渔业资源匮乏等原因,没有土地的渔民生活日益困顿。

  “生活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生产方式必须转变。”钱东方说,如果在岸上没有工作和收入,渔民可能会把新房子卖掉,重新回到渔船上去,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

  “但多数渔民没有文化,除了打鱼外没有其他一技之长。”卢正兵说,渔民“无技能,无文化,无资金”,转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不少渔民希望能分到土地。但这显然不太现实。“现有土地早就分田到户,按规定不能变化。”张高洁说。

  张高洁认为,让渔民转行从事轮船货运,是发挥渔民专业技能的好途径。但由于需要将渔船换成大吨位的铁壳船,一般的渔民没有资金,只是条“看起来很美的路”。

  为此,许多渔民表示,即使上岸居住,还是要继续从事渔业生产。“渔民虽然上岸,但身份依旧保留,不能强制转行,只能引导。”钱东方说,愿意继续从事渔业生产的,要尊重其意愿。

  年轻一些的渔民,受生活习惯和心理影响,转业也难度不小。“渔民与社会交流少,害怕接触外部世界。”谢芳说。

  在无为县福渡工业园,37岁的李文莲在正鹏米业打工2年多了。记者面前的她,沉默寡言,一双眼睛里充满不安。记者递上一个凳子请她坐下,她却反复拒绝,坚持站在墙边。

  “收入怎么样?”记者问。

  “一个月2000元左右,比打鱼收入高。”

  “是出来上班好,还是愿意待在船上?”

  “还是想回船上去,要不是老公生病要花钱,我不会出来打工。”

  “为什么?”

  “习惯在船上。”

  ……
 在土桥,陈胜利小学毕业后,长期处于无业状态。“以前在上海一家餐馆工作一个月,不习惯就辞职了,再也没有出去过。”陈胜利说。

  即便困难重重,还是有不少渔民成功洗脚上岸。

  同在正鹏米业务工的周友春,早些年随姨夫到湖南,自己也到过不少地方,这让他很好地融入社会。“渔民普遍不愿意打工,主要是不习惯。渔民转业需要过程,政府要多关心,多引导。”周友春说出自己的体会。

  张高洁告诉记者,铜陵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桥产业园区和安徽开元金融再生产业园,为愿意转业的渔民提供技能要求不高的工种,同时走访渔民,根据其意愿提供“菜单式”培训。

  “渔民转业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用工条件差,工资待遇也不高,这也是渔民不愿转业的原因。”张高洁强调,有关部门需要关注他们的各项务工保障。

  5月24日下午,土桥河口的渔民闲坐补网的同时,不远处的长江沿岸,几家造船厂里一片忙碌,巨大的轮船正在建造,红色的外壳在阳光下分外耀眼。“伴随渔业发展转型,传统的渔业经营无以为继,传统渔民会逐步消失。当前需要政府伸把手,‘拉’渔民上岸,并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现代社会。”刘国友说。

  渔民:希望后辈多读点书,有点出息,不再靠水吃饭。

  政府:实行1+6政策,构筑渔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保障体系。

  渔民上岸,意味着全新的生活环境。顺利扎根,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

  在大通镇,杨来富夫妻被列入低保对象,两人每月500元补助。在土桥,70多岁渔民潘世山每月享受300元的低保金,此外,他每月还有6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金。

  户籍是与社会保障挂钩的直接凭证。在铜陵市、无为县、明光市等地,记者所接触的渔民都有当地户籍,绝大部分落在了当地的“渔业队”,属非农户口。符合条件的渔民享受了当地的低保、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对渔民来说,长期在船上,看病不方便,很多人头疼脑热的小病“能拖一天是一天,实在不行才去医院”,有的小病慢慢就拖成了大病。不少渔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10年,因突发脑溢血,潘世山被送进医院。由于治疗及时,老潘的病情恢复得很好,没有后遗症。“住院治疗费用总共花费了15000元,政府的医疗保险帮我报销了一半。”潘世山说,如果是过去“漂”着的时候,没有保险,肯定看不起这个病。

  在女山湖镇,早在2009年镇上就成立了“水上渔家医院”,在渔船上设立门诊、药房,6名医护人员为渔民提供小病接诊及巡诊服务。遇到感冒、发烧等小病,渔民就近接受治疗,免去了到镇上就诊的不便。

  子女教育是渔民最大的一块心病。63岁的张老窝说,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接送孙子上学和放学。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傍晚接。每天从船上到学校,他来回要跑八趟。“以后上岸住,就能少跑些路了。”

  在各地走访时,渔民们表示,孩子们在当地入学不存在问题,只是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渔民们以船为家,流动性大,再者,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渔民子女多数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希望我们的后辈能多读点书,有点出息,不再靠水吃饭。”这是众多渔民的心声。

  “为解决渔民上岸的后顾之忧,我省实行的是1+6的政策,构筑起渔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保障体系。”邹桂武说,省委、省政府一再强调,在加快渔民上岸安居的同时,加强民生政策落实,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雪中送炭,落实渔民户籍、子女上学、医保、低保、养老、生活困难救助等政策措施,并确保今年年底前落实到位。

  明光市的计划是:7月10日前,为所有上岸渔民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制定血防区渔民纳入血吸虫防治重点对象实施意见及计划,7月底前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7月30日前,确定上岸渔民子女就读学校和幼儿园,就近入学入园,制定高中教育优惠政策;8月10日前,将符合条件的渔民家庭纳入低保和生活困难救助保障范围,解决落户农村的上岸渔民农村医保,对困难渔民家庭中的特大病患者按规定予以补助。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项项加快渔民上岸的举措正有序加快推进。“让以船为家的渔民上得来、住得下、能发展”,在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渔民们上岸安居乐业的梦想正变成现实。

  【背景链接】

  以船为家的渔民是我省的—个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2013年以来,我省把解决以船为家渔民生产生活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让渔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今年4月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确保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任务。同时,进一步落实渔民户籍、子女上学、医保、低保、养老、生活困难救助等政策措施,促进渔民转产就业。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1659 关键字:长江,渔业,渔船,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