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海洋与渔业》记者 吕华当 实习记者 张晗/文图
只要在渔船上安装一套尾气余热制冰系统,每年就可以节省购冰和购淡水费用接近15万元?这样的好事不再是梦,而是真真切切的科技产品!广东佛山市汇控热能制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控制冷”)经过多年研发,成功自主研制出了这套渔船尾气余热制冰系统。目前,已有近百套系统在广西、福建等省区推广应用。
据悉,该系统能够收集渔船尾气,采用热能吸收式制冷原理,配合使用海水淡化机,为渔船源源不断地提供冰和淡水。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的船只产生的废气超过了10亿吨,不仅给大气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还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汇控制冷发现了这些废气中蕴含的巨大财富——利用渔船尾气的余热制冰,不仅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也降低了远洋捕捞渔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了渔民的收入。
节能减排,余热变动能
汇控制冷市场部经理陈锦志向《海洋与渔业》记者详细介绍了渔船尾气余热制冰系统的构造。他说,整套系统包括尾气余热制冰机和海水淡化机两大部分。尾气余热制冰机负责热转换、制冷和出冰,由尾气换热器、制冷主机和片冰机构成。在渔船行驶或捕捞作业中,尾气换热器收集渔船发动机排出的尾气,利用尾气的余热把水加热成180℃的水蒸汽,水蒸汽再通入到制冷主机中,通过热交换使浓度为30%的液态氨水气化,氨水在气化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冷冻液冷却,接着温度降到-18℃的冷冻液输送到制冰机,在制冰机中将喷出的水迅速冷冻,制成冰片送入冰舱或鱼舱。制冰的原料——淡水,则由海水供应泵、前级过滤装置及海水淡化主机构成的海水淡化机来完成,其主要原理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生产出的优质淡水储存于水仓,可供生活用水和制冰使用。
这套尾气余热制冰设备适用于发动机功率在400匹以上的单拖船、对拖船、灯光船等多种船舶,尾气温度达到400℃~500℃时,便适合制冰机制冰,在换热器中还有翻板阀可调节尾气的进入量,最好发动机24小时开动,保证尾气量充足。在渔船发动机24小时工作来计算,海水淡化系统淡水产出量为4吨/天,制冰系统冰产出量为3吨/天。当冰满仓时,制冰系统会自动停机,发动机尾气从旁通管排走,热量不再被尾气换热器吸收。
陈锦志说,考虑到渔民的使用方便,整套设备采用一键控制功能,简单易行,只要一按开关启动,设备将会自动运行安全程序,整个制冰过程全自动完成,无须专人看管。据悉,一套尾气余热制冰系统售价为13万元,一台海水淡化机售价为4.8万元。渔民购买设备后,汇控制冷会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培训指导,并且在广西、福建等沿海省区设有售后服务站点,及时为渔民提供产品售后维护与保养等服务。
方便实用,增效算得到
除了实用方便之外,此制冰设备还能够增加渔船经济效益。传统渔船携带的冰和淡水只能维持10~12天,之后不得不返港补充冰和淡水,大大限制了捕鱼范围和渔获种类。安装前,一艘渔船每年购冰费用约14.4万元,购淡水费用约0.36万,安装尾气余热制冰系统后,两项开支都为零。尾气余热制冰系统提供无限量的冰和淡水供给,既保证了渔民充足的生活用水,也保证了渔获的足够新鲜,远洋作业的实现让渔民收获更多有价值的鱼类品种。
使用该系统后,渔民可摆脱港窄船多挤港口的烦恼,因为船上用冰可自给自足,就省去了排长队等加冰加淡水的时间,使渔民有更长时间出海捕更多的鱼。这样一来,单次出海时间可以延长,并且往返航次减少,使平均作业航期由8天增至15天,全年一共可增加51天的海上有效作业时间,使捕鱼量大增,带动全年收益上升。“例如,一对39米的渔船年产值约为600万元,平均每天产值约3.6万元,51天等于多创造了180多万元收入,增加的效益显而易见。” 陈锦志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使用尾气余热制冰系统后,还能减少油费的开支,因为冰供应充足,就减少了打冷机设备的使用频率,使油耗降低,小规模保冷全年油耗10万元~15万元,大规模打冷则达到30万元以上,再加上全年往返航次减少省下来的费用9.45万元,由此使油费开支大大节省。
产品虽好,推广却不易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汇控制冷的尾气余热制冰设备主要在广西和福建的渔船使用较多,原因是广西和福建拖网渔船数量比较多,这种渔船的发动机功率较大,尾气热能较多,能够满足制冰系统,并且这些渔船的结构更适合安装摆放。而广东的渔船较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摆放设备,这一现实也限制了此制冰设备在广东渔船上的推广。
据了解,尾气余热制冰设备研发出来到现在已有8年,其间不断升级优化,机械性能安全稳定。陈锦志表示,虽然此制冰设备能够为渔民带来更多的利润,并且使用也方便,但目前还是存在推广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目前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捞渔获越来越少,甚至有些航次会出现亏损,导致渔民利润下降,所以很多渔民不愿意在渔船上做更多的投入;第二,虽然汇控公司的尾气余热制冰设备有很多优点,其技术也相当成熟,但该产品一直未能纳入农机补贴名录,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它的影响力,因为没有政府补贴,一方面不能大幅度降低设备的成本,间接不能更多地受惠于渔民,另一方面渔民会认为没有政府补贴就相当于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还抱有怀疑的心态。
“我们的产品,既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效益,又能实实在在增加渔民收入,希望政府在推广应用上能给企业更多的关注和扶持。”陈锦志呼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