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5月23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黄渤海生物资源调查与养护技术研究”结题验收会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召开。验收专家由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海阳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獐子岛集团、山东海阳富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维会计师事务所、青岛振青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业务专家、管理专家、技术用户和财务专家组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晴、农业部渔业局科技处副处长王雪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计划处副处长韩刚以及项目首席专家、各课题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验收会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段武德研究员主持。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首席黄海所金显仕研究员及各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一致认为:项目针对增殖容量和增殖效果评价这两大行业需求,通过对黄渤海增殖生态基础的调查,对放流苗种种质保障和标志-回捕等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开展了渔业资源养护技术研究,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提供了技术支撑,引导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向“生态性放流”方向发展,使增加渔业产量和恢复渔业资源相统一,促进了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完成了黄渤海渔业资源增殖生态基础调查,阐明了资源增殖的生态背景场与生态效应;(2)开展了中国对虾、半滑舌鳎、牙鲆等标志放流与追踪技术研究,建立了适宜标志-回捕技术、苗种批量快速标志技术;(3)建立了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牙鲆、许氏平鲉等增殖放流苗种种质快速检测技术,搭建了增殖放流遗传风险评估框架;(4)阐明了中国对虾不同规格苗种放流效果和投入产出比;(5)形成了黄渤海人工海洋牧场与生态礁构建技术,提高了人工鱼礁区增殖能力,在海珍品增殖礁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6)设计了新的自然海域大叶藻播种增殖技术;(7)建立了自然海域和生态调控区增殖放流的生态容纳量模型,对黄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参和鲍鱼等进行了增殖容量评估。
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已全面完成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经费管理和使用基本符合《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等规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