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鲳鱼养殖过程中的八大常见病介绍
发布时间:2014/5/28 8:15:50 来源:农财宝典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金鲳行情回暖,价格一路升温,并且保持上升态势。受行情走好刺激,总体来看,今年金鲳投苗量同比去年增加大概3成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金鲳行情回暖,价格一路升温,并且保持上升态势。受行情走好刺激,总体来看,今年金鲳投苗量同比去年增加大概3成。与此同时,日前有业内人士反映,今年金鲳苗下排前后成活率均偏低,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徐力文(知名网友“南海渔医”)分析,受近期天气影响,苗种黑身、打转高发,导致金鲳鱼苗成活率不高。 今天“南海渔医”根据对金鲳养殖的多年病害监测,为大家讲解金鲳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 文/ 徐力文 金鲳常见病害与其他养殖品种一样,有病毒病、寄生虫病和细菌病。 1.神经坏死病毒病:
神经坏死病毒病由神经坏死病毒感染导致,主要危害4公分内的金鲳鱼苗,黑身、打转是该病毒病在海水鱼上的典型症状,这个症状在金鲳上更好观察,因为正常的金鲳是成群、不停地沿着网箱游动的,而发病的鱼则会浮在水面上并且靠在网边,身体明显变黑,打转,“就像人歪着脖子一圈一圈的打转一样”。 金鲳鱼苗一般在池塘水花培育阶段就会有神经坏死病毒病发作,到了可以销售的2-3公分规格时,在鱼苗运输过程中因为缺氧,或者是在下到网箱的时候,由于海区水温或盐度跟原来的池塘和运输水体差别太大,下网箱几天内鱼苗由于应激而导致神经坏死病毒病发作。 目前海水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要为垂直传播,很难杜绝鱼苗不携带该病毒,维持适宜的养殖环境和减少应激,增强体质才可以最大程度较少该病毒病导致的损失。 案例1: 2011年6月3日,今天把每个海区采集的金鲳苗,有黑身不打转和黑身打转的,还有的黑身不明显的,检测了一下神经坏死病毒,阳江、企水、乌石、铁山港(两个点),全部为阳性,看来金鲳苗感染神经坏死病毒很普遍,令人不安。 6月7日,测序结果回来,经比对为神经坏死病毒,确诊!
案例2: 2013年6月26日,有福建养殖户反映,自家用卵孵化的鱼苗,4月份放苗,到现在大约1两多/条。最近金鲳鱼在水里侧身狂打转后死亡,检查过体表、腮部都没发现有车轮虫。死鱼的身体也不发黑,今天一天就捞了上百斤死鱼,好几百条。
2. 纤毛虫类寄生虫病:
主要是车轮虫和刺激隐核虫,车轮虫整个养殖周期都有寄生,苗期严重寄生时也可以导致黑身症状,但不打转,一般情况下对中苗和成鱼危害不大。 金鲳养殖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刺激隐核虫病,也叫海水小瓜虫病或白点病,该虫寄生的胞囊可在鱼鳃和体表形成明显的白点,南方养殖区全年都可检测到,以中秋前后,金鲳收获季节前一个月左右最为流行,常导致大量死亡. 在网箱养殖环境下很难预防或治疗白点病,有条件的可在流行季节将网箱拖移到水流通畅的海区。 案例3: 2013年6月25日,深圳一池塘养殖的金鲳成鱼,本来准备做亲鱼后备鱼,出现大量死亡,浮在水面呼吸困难状,从水中观察体表似有白膜,捞出水面白膜不明显,肉眼可见鳃上有大量白点,体表粘液也有,仔细观察鳃片,有大白点和小白点之分,小白点多,鱼死亡后几小时,大白点开始出现溶解,而小白点仍然边界清晰,镜检大白点为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而小白点为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淀粉卵鞭毛虫),这两种虫同时大量寄生还不多见。
3.本尼登寄生虫病:
由本尼登虫寄生体表,导致溃疡而继发细菌感染,虫体芝麻大小在鱼体表寄生时透明不易观察,用淡水稍浸泡候虫体会变白而脱落,俗称“白芝麻病”. 该虫对金鲳苗危害较大,寄生2-3只就可导致鱼苗死亡,有条件的可在苗期不定期淡水浴可预防该寄生虫的危害。 4. 血居吸虫病:
由一种寄生于血液循环系统的拟德氏吸虫导致,成虫排出的大量虫卵堵塞于鳃小血管内和聚集于各内脏腔内,一般在10月份后造成金鲳慢性死亡,鱼体死亡前体表无明显异常,但有抽搐歪脖子打转症状. 该寄生虫流行较广,养殖户可以定期投喂吡喹酮驱除成虫。 5 诺卡氏菌病:
金鲳是诺卡氏菌病易感品种,导致成鱼阶段或过冬鱼慢性死亡,或致使鱼体消瘦、体表溃疡而失去商品价值,诺卡氏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该病病程时间较长,药物难以完全控制。 主要症状为内脏器官肿大,并可见大量边缘较清晰的白色小结节,其它明显症状有鳃盖基部有脓肿,体表一般也有大小不一的皮下脓包,脓包破后形成溃疡。 案例4: 2011年5月21日,湛江企水港一户苗老板的金鲳有不少黑身烂尾的。听几家养殖户说,今年金鲳投苗的比去年少,相当一部分金鲳养殖户出年都亏本了,主要是7-8月白点病,死亡多,一户2万苗,卖鱼不到6千斤,尽管现在有22块,如果把成数算上,也没赚多少。有不少养殖户都喜欢放8月份的深圳苗,过冬到现在卖,过冬会损失2成,按养殖户描述,主要是口腔生疮(可能为鱼虱)和体表皮下脓疱(诺卡氏菌)。 今天采样检测了5尾黑身金鲳苗(车轮虫、肠炎和烂尾),两尾无症状死亡泥猛(胆囊粘孢子虫),一尾烂身的红鱼(7-8公分),一尾金鲳成鱼,说说这条金鲳成鱼,内脏出血,脾脏中大,胃肠脓液,奇怪的是居然胆囊也特肿大,抽出3毫升胆汁,内有大量粘孢子虫(和泥猛、石斑鱼胆囊中的那种角形虫),还是第一次从金鲳上发现角形虫。 6 巴斯德杆菌病:
又称美人鱼发光杆菌病,该病在阳江至粤东一带秋冬季节较为流行,可导致大量死亡,病鱼体内脾脏和肾脏肿大,也可见大量白色结节. 该病结节与诺卡氏菌病结节仔细观察有明显不同,前者结节边缘一般不甚清晰,金鲳巴斯德杆菌病药物处理相对诺卡氏菌病容易。 7.链球菌病:
金鲳链球菌病一般流行于投料高峰期的高温期,由海豚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感染导致,偶尔也可分离到格氏乳球菌,病鱼鳃盖内侧发红,尾柄皮下常有干酪状坏死灶,内脏各器官充血,肠壁松弛发红,肠内有淡脓性液体,常被诊断为肠炎。 8 危害金鲳的其它细菌病病害还有流行于冬季饶平柘林湾的鳗败血症假单胞菌病,也可导致大量死亡。金鲳鳃丝上也常可检测到衣原体感染形成的上皮囊肿,危害不明。此外,池塘养殖的金鲳也容易感染淀粉卵甲藻病,病经常与海水小瓜虫病同时暴发。 金鲳为高好氧鱼类,在池塘养殖及网箱养殖的平潮期还要时刻注意缺氧导致的死亡。金鲳用料量较大,养殖过程中还应注意高温期的饵料氧化酸败问题,脂肪氧化的饵料很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和内脏病变。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