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场罕见的来势凶猛的虾病席卷全球,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了巨大阴影,这已经成为当前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整个产业链都受到冲击:养殖成功率奇低,产量大减,整个产业链下至养殖户、经销商,上至渔药厂、种苗场、饲料厂等等都蒙受巨大损失。
面对这场凶猛的虾病,全球对虾领域的科学家纷纷扎进研究工作,目前对该虾病名称基本定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业界称之为EMS/AHPNS,那导致EMS/AHPNS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各国的科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细菌论、中毒论、病毒论等观点渐渐浮出水面……不一而足。
美国Lightner教授认为EMS/AHPNS的病原是副溶血弧菌的特异变种,因噬菌体感染该副溶血弧菌并引起其释放强的毒素。该细菌经口传播并定植在对虾消化道,产生毒素引起组织损坏,并造成对虾肝功能紊乱及消化系统障碍。但Lightner教授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又推翻了这个结论,认为噬菌体并不是引发EMS的主因,但是这株罕见的副溶血性弧菌确实存在,只是尚未能确定是什么毒素导致EMS,更无法判断噬菌体释放毒素的机理。泰国养虾教父Dr.Chalor Limsuwan教授认为暴发EMS/AHPNS的直接原因是弧菌感染,而根本原因是虾苗抗逆性下降,“不健康的亲虾产生不健康的虾苗”。Dr.Chalor Limsuwan教授研究过程中发现泰国许多虾苗场对亲虾进行剪眼炳操作之后亲虾很容易死,说明亲虾健康程度堪忧,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状是因为亲虾选育的方向更多的偏向了追求快速生长,满足快速生长的对虾抗逆性、抗病力下降,无法应对弧菌感染。Dr.Chalor Limsuwan教授认为EMS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实验室曾经做过病虾和健康虾混合养殖实验、病虾塘水养殖健康虾实验、病虾肝脏研磨液投喂健康虾实验,三种情况下健康虾并未感染EMS。中国国家虾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认为EMS/AHPNS发病症状更似中毒,可能来自于有毒的饲料、有毒的藻类或者其他有毒物质,但环境胁迫也是对虾致病重要因素。对虾发生EMS病害之后死亡速度之快,超出了病毒和细菌性疾病的研究速度,整体来说比较倾向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副溶血性弧菌致病,第二个更倾向于中毒,引起中毒的因素可能与种苗质量的抗逆性下降有关。中国虾体系北方区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黄倢认为EMS/AHPNS的暴发与YHV(黄头病毒)的新型感染有关,在发现EMS病情以前,我国从来没检测过YHV。目前YHV的测序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此前国际上已发现四个YHV的新型,而现在的这个YHV很有可能是第五个新型。
各国科学家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各方都没能拿出令“其它观点支持者”信服的证据,对EMS的研究更多是建立在猜测和设想的基础上。此外,令养殖业者困惑及失望的是,目前中外科学家也没有找到控制对虾发病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养殖户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重复痛苦的经历:满怀希望投苗——放苗三十天内失望地排塘——继续投苗——继续排塘。白对虾养殖作为南方沿海地区的第一大水产养殖产业,近几年来也开始向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发展,可以说,白对虾养殖行业影响的区域和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经历了2013年的高虾价之后,今年各地养殖户的投苗热情只增不减,但在这股养殖狂热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隐患,不少养殖户面对早期死亡综合症,全凭“赌运气”。如果不能解决早期死亡综合症这个关键的问题,今年的对虾养殖业还有可能继续重复去年的低养殖成功率,整个行业会蒙受更大的损失。
可喜的是,除了国内外的科学家之外,国内的养殖户和技术人员等从事养殖一线工作的人员,也在不断地在探索和总结早期死亡综合症的控制和解决方法。庞德彬,广西对虾协会常务副会长,高级工程师,1995年首次将南美白对虾引进南方地区养殖,长期以来从事对虾养殖、病害研究等相关工作。早在2010年就前瞻性提出了对虾偷死病与副溶血弧菌密切相关,比美国Lightner教授提出观点要早3年。
随着近年来对虾病深入研究,庞德彬认为,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有着本质区别: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发病时间一般在投苗后5-30天,病虾呈中毒症状,轻症为对虾不吃或少量吃料,没有死虾;重症为2-4天对虾大量死亡。病虾肝胰腺变白但不萎缩,没有死虾之前检测水体和病虾肝胰腺的弧菌总数极少。庞德彬基本认同泰国Dr.Chalor Limsuwan教授“暴发EMS根本原因是虾苗抗逆性下降”的观点,但他同时认为虾苗抗逆性下降并非是因为“不健康的亲虾产生不健康的虾苗”。 而是“特定环境(恒温、清洁、无毒素)培育的贵族亲虾产出不适应天然环境养殖的虾苗”!中国式的肥水养虾模式,如遇气候突变或者其他原因,池塘必然发生“倒藻”,死亡的蓝绿藻类释放出的藻毒素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虾苗则“中毒”:吃料下降甚至不吃料,靠边慢游,肝脏腺病变;藻毒素更浓时,虾苗就会发生大量死亡现象。庞德彬认为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直接原因是“藻毒素”引起的。而对虾急性肝胰脏坏死综合症(AHPNS)病原是继发性感染的副溶血弧菌,发病时间一般在投苗后30-50天,病虾趴边,消瘦,空肠空胃,肝胰腺变白且萎缩,检测水体和病虾肝胰腺的弧菌总数严重超标。对虾急性肝胰脏坏死综合症不是急性病,大都经历了水质剧变或“倒藻”、减料、停料的过程,从发病到出现少量死虾有5-7天的时间。事实上,AHPNS主要原因仍是 “藻毒素”,由于养殖前期(投苗后30天)藻毒素的浓度较低,对对虾的影响不大,只是生长比较慢而已,随着投料的增加,水质和藻毒素逐渐增浓,对虾由于抗逆性差难以抗衡而减料,体质变弱,肌肉和外壳分离,几乎停滞生长(海南大学的赖秋明教授把这个称之为 “瘦身病”),此时,大量繁殖的副溶血弧菌才成为病虾的“杀手”,大量死虾在所难免。
经过多次基层养殖实践,庞德彬发现采取“清水投苗——出现藻类要稳住——万一倒藻及时解藻毒”的养殖模式,养殖过程始终保持清爽的水质,主动控制少藻和不倒藻,经常使用解藻毒的产品控制“藻毒素”等措施结果取得了养殖成功和高收益。庞发现,投苗5-30内对虾不发生EMS,那么在投苗后40-50天时被弧菌感染机率极小,一般不会发生AHPNS。为进一步检验这个养殖及防病模式,今年庞德彬将继续以控制“藻毒素”的思路来养虾,庞德彬也希望能在不断的养殖实践中,补充和完善这个养殖模式。
那“控制‘藻毒素’的养虾思路”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为了能让养殖户了解到更多的操作细节,及从这个养殖模式中总结出新的思路,中国水产门户网特邀请庞德彬参与“养虾日志——寻找成功养虾模式”的活动。由庞德彬事先选定一个养殖池塘,以控制“藻毒素”为技术路线,然后用养殖日志、视频、图片等方式全程跟踪记录一造虾的养殖,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公布在中国水产论坛。养殖户不但可以了解到这造虾的养殖历程,还可以参与讨论。当然,如果你也有自己独特的养殖思路,如果你在控制和解决早期死亡综合症有心得,如果你也有自己一套成功养殖模式,如果你也乐于分享,也欢迎你参加我们这个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养殖户了解到更多的养殖思路和养殖理念,让更多的养殖户养好这只“虾”。
更多信息,请点击访问:http://yuyao.bbwfish.com/item/zt/050/
更多养虾日志,请点击访问:http://bbs.bbwfish.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57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