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今年3月11日和4月20日,当阳市玉泉办事处雄风村四组村民饶新元的堰塘中,两次出现鱼苗死亡。看着两到三寸不等的鱼苗逐渐翻肚漂白,饶新元认为是上游企业排污所致。
通过在当地的采访,记者了解到,事发地所在的灭螺渠上游,共有10多家化工、洗砂和小塑料厂等企业。据介绍,近几年来,当地每年有4起左右鱼死亡事件发生,其中一半是企业排污所致。
目前,饶新元准备将一家化工企业雨水排放口水样和自家鱼塘水样,送至相关部门检测。当地水产部门表示,将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立案调查。
鱼苗两次死亡 村民指向上游企业排污
饶新元放养鱼苗的堰塘,位于雄风村四组乡村公路边。他家另外还有两个鱼塘,年初准备将鱼苗在堰塘中放养一段时间后,再转至鱼塘中饲养。
2月,饶新元花1800元购买了3500尾各类鱼苗,放在堰塘中喂养。3月11日一大早,他起床查看堰塘时发现,部分鱼苗翻肚漂白。饶新元说,这次鱼苗死得不少。
饶新元养鱼已11年,按照正常的收成,每年产量5万多斤,毛收入10多万元。无奈之下,他再次花钱购买了一部分鱼苗。
4月20日早晨,饶新元再次看到自家堰塘中的部分鱼苗死亡。
24日上午,记者来到饶新元家的堰塘边看到,部分两至三寸不等的鱼苗,被抛在田埂边的草丛中,大约有两百多条。饶新元说,另有部分鱼苗已经被填埋。
饶新元说,如果是有人投毒所致,鱼死亡后应该眼睛发白,且鳞片中还有血丝。但这些鱼苗死亡后眼睛清亮,肯定不是被人投毒所致。他的这一说法,记者随后从当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吴新兵处得到证实。
饶新元开始寻找鱼苗死亡原因,他发现,在两次鱼苗死亡期间,堰塘一侧的沟渠内,附近村民正在引水。而想到上游有不少企业,他认为肯定是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最终通过沟渠渗透到了堰塘中,导致鱼苗死亡。
饶新元还说,自己曾找人进行过简单的测试,自家堰塘的水呈酸性,这更加剧了他的怀疑。
力图寻找真相 村民找到隐蔽的排污口
按照当地的灌溉习惯,每年春耕时节,村民们要从灭螺渠引水灌溉。记者注意到,从灭螺渠引来的水,正好从饶新元堰塘附近经过。
据雄风村村支书石中华介绍,饶新元家中的鱼苗死亡后,曾到堰塘中进行查看。在发现有沟渠的水流到堰塘后,石中华赶紧截断了水流。
这些有可能导致鱼苗死亡的污水从何而来?饶新元开始寻找,他最终在离家1公里外的灭螺渠上游的岩屋庙村找到了一处“排污口”。
24日上午,当阳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韩煜华和“排污口”所属的生产磷肥的化工企业工作人员,一同来到这处“排污口”。记者看到,这处“排污口”隐藏在农田下方,当时正在排水,这些水最终流到了灭螺渠中。
在现场,大家用PH试纸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水质呈中性。
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承认是厂方所埋设的管道。但这名工作人员称,这是用于排放雨水的管道,生产产生的污水,全部进行了处理,根本不会进行排放。韩煜华则称,类似化工企业,要求污水实行零排放,环保部门定期会进行检查。
随后,大家一同返回饶新元的堰塘中,用PH试纸测试,结果显示水质同样呈现中性。这与饶新元此前找人测试的结果不同,他告诉记者,此前曾咨询过专业人员,鱼苗死亡已有几天,随着酸性物质的挥发,以及雨水天气的稀释,致鱼死亡的酸性物质有可能已经挥发。
鱼死亡时有发生 占一半是企业排污所致
让饶新元更加坚定自己猜测的是,此前当地同样发生过因污染所致的鱼死亡事件。
据雄风村村支书石中华介绍,该村有10多户养鱼,此前确实曾发生过因为上游企业排污引起的鱼死亡事件。
据介绍,雄风村沿灭螺渠上游方向,一共有10多家化工、洗砂和小塑料厂等企业。
据当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吴新兵介绍,近年来,每年会接到4起左右鱼死亡事件投诉,其中一半是企业排污所致。主要是上游的石英砂厂,在洗砂时产生的污水,通过灭螺渠最终流到了村民的鱼塘中。
记者还了解到,这类事件发生后,当地曾进行过协商,这些企业在排放处理过的污水时,进行定期排放。而在排放期间,会通知村民们不要从沟渠中引水。
种种现象就发生在眼前,饶新元坚持自己的猜测。目前,饶新元准备将这家化工企业排污口水样,以及自家堰塘的水样,送至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当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吴新兵则称,将根据相关送检数据,下一步进行立案调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