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日前财政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天津、江苏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知》,决定在天津市、江苏省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要求示范省(市)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促进目前分散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资金、资源、人才等要素集中,结合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运用补助、贴息、风险投资、担保费用补贴等多种有效方式,加强与所在地金融机构的衔接,创新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海洋经济。
这又一次将海洋金融这个大主题提了出来。
探路“蓝色金融”
“海洋经济为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它是金融业的蓝海领域,我国金融业要大步走向海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在《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为研究“中国记者"走转改"海疆万里行”活动的采访重点而举办的"逆风"中的蓝色动力”论坛上说道。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则离不开金融支撑,因此海洋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各沿海省市中显得尤为迫切。
就在今年2月份海南省的“两会”期间,这个管辖着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域总面积的2/3海域的省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就提出了组建海洋金融银行的建议。
据了解,海南省海洋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金融机构缺乏将海洋金融作为重要业务领域来经营的意识。海南省“两会”代表委员石久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南金融业长期从事传统陆域业务,涉海金融服务往往只是陆域服务的简单延伸,专门针对海洋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当有限。“以台风为例,这类频繁的海洋灾害是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不通过金融创新平衡收益与风险,海洋金融将很难得到有效发展。”他说。
再如浙江省,自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后,浙江海洋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下,浙江省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金融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多种融资模式,建立金融支持海洋经济长效机制。
因此,浙江省许多金融机构已将海洋金融列为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完善金融支持海洋经济的长效机制,突出对海洋经济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和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此外,金融机构加强政银企合作,形成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合力。
据报道,《浙江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三大金融中心,强调宁波为“服务于海洋经济”的金融中心。对宁波金融业的要求,是要服务于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港航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渔业等这些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当地大型银行以及力量相对较弱的股份制银行都有自己的招数。以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为例,它将海洋渔业作为深耕海阔经济的第一步,确立开展冷链业务的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码头交易市场、水产品牌企业等四个行业模式,确立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比如企业准入门槛的标准、授信条件、产品组合、担保措施以及定价等,形成一整套清晰的方案。
“发展海洋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离不开金融的,否则很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杨涛说。
蓝海与短板
可是,海洋金融的新棋局中也存在不少短板,如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专业化机构及人才等。
杨涛表示,目前我国海洋金融发展最大的限制就是没有系统的政策思路支持海洋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海洋金融属于金融机构的蓝海领域,但由于政策的原因,金融机构对该产业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机制,也没有系统的产品安排。
“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没有系统的政策思路支持海洋产业的发展,只有"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到一句两句。”杨涛谈道,从地方层面上,浙江、福建在区域规划中有诸如“促使金融机构加强对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海洋经济利用资本市场”等提法,但没有落实在政策层面。
他详细阐述道,某一个海洋产业提倡加强金融支持,主要是信贷支持,在信贷支持的规模上是否能区别开来,如果还放在现在的规模里,那么跟其他的信贷支持没有任何区别。再从机构体系方面来看,关于海洋产业的金融机构还比较少,比如有些国家专业性的海洋金融机构有保险(放心保)机构,专业的海洋产业基金,甚至还有区域性的海洋开发银行。
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面就更缺乏了。“这两年我一直在关注,有些规划是出台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当中,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他表示,这一方面是我刚才提到的没有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人才,再有就是金融机构盈利的主要来源还是在陆地,并不需要放在海洋开发上来弥补其利润的不足。但是随着开发、市场的开放以及金融领域竞争的激烈,海洋这一块将成为待开发的处女地。
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出,但没有放在很高的层面上,没有引起重视,“这是由于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对发展海洋经济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思路。”杨涛谈道,有些人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就是为了弥补长期经济增速下滑,但也有人担心,如果海洋经济没有发展好,那就会对后代造成另一次破坏行为。究竟怎样发展海洋经济,到现在都没有很清晰的思路。按以前的办法,那就是经济增速,如果按照经济增速来发展海洋经济,那就是启动海洋第二产业,尤其是污染性的重工业。但从可持续的观点来看,思路就完全不一样了。发展海洋经济没有一致思路,导致在海洋金融等方面也没有统一的思路。
在杨涛看来,金融体系的支持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直接关系到特定海洋经济项目的成败。海洋经济的发展很多产业都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有些产业的风险还比较高,也需要一些特殊的金融产品的支持。“作为海洋强国,需要大量的包括航运保险、海洋产业基金在内的专业金融机构,这在我国发展相对较缓慢,尤其是针对海洋经济的保险或其他分担机制基本没有。我觉得应该首先讨论对海洋经济的政策支持,一部分是金融支持,另一部分是财税支持。”以渔业为例,渔民本身很缺乏金融知识,没有抵押品,没有信用升级的能力,所以需要政策性的贷款,甚至把一个地区的海洋渔业的渔民、个体户,用中小企业的票据、金融手段来提供支持。
“随着大部制,新的机构已经从上往下树立了,我们到地方调研的时候,也都提到要加强重视。无论从经济还是从金融角度,我国海洋经济这一块会在"十二五"的后两年半进一步落实,因为只要是从上到下机构理顺了,很多东西就可以推了。”杨涛说。
还有一方面的短板是人才。海洋人才的缺乏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限制,自然也体现在金融业上。“金融机构发展海洋业务缺乏既懂金融又懂海洋的人才。”杨涛说。
构建海洋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在世界各个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搜集其他国家的情况,特别是主要以发展海洋经济为核心支柱的国家,在财税方面都有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贴息等。这可以作为我国的一个研究主题。”杨涛说。
而从国内来说,金融机构比较有特色的在上海。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跟融资有关的金融机构,另一类是非融资的、跟风险分担控制有关的保险机构。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引导和特殊支持,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为了完善对海洋经济的支持,杨涛建议,当前金融业对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的重点应在于利用行业优势,有效地引导和支持海洋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实现对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优化;二是运用不同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产业培育经验,为海洋经济产业主体提供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企业成长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帮助;三是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业务,为海洋经济主体提供包括清算结算、汇兑、财富管理等其他非融资性的金融需求。
杨涛还提出,在海洋投资体制改革当中是否能更多对民间资本放开这个问题。在陆地投资体制的发展当中,一个大问题是资金风险,比方说资金错配风险,银行的资金趋向于短期化,但银行的资金运用越来越长期化,即使是发放短期贷款,短贷长投也非常严重,整个陆地的投资体制问题越来越大,在海洋投资体制当中是否要避免这类问题,因为相当于是重新探讨投资模式。
“在近些年的城镇化过程中,整个中国的经济都有高债务支持的现象,地方政府的投资来源于财政补贴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主要是利用政府信用来获得各种各样的债务投资,现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的真实债务比重都已经很高了,那么这些高债务是否能被吸收和消化,这就在于投资的对象、投资的企业、项目有没有高的收益或者回报。但现在企业的边际资本回报是越来越低,意味着他们要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无法在利润增长当中吸收这些债务,这就是中国高增长、高债务的风险,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能否吸收这些债务。看今年一季度特别明显,信贷总额上升很快,但经济增速不好,那么钱去哪儿了?就是还旧债去了。如果这个模式在海洋经济中重现,那么只会加重已有的问题。”杨涛表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因为“不能让陆地上的问题在海洋中重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