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离海登陆养殖石斑鱼,还能卖个好价钱?台湾水产商人姜智本在诏安将陆上水产养殖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
走进位于诏安县梅岭镇下河村的澎湖渔业有限公司鱼苗培育保温棚里,朦胧雾气扑面而来,近十方清澈见底的池塘铺展开,池内放养珍珠龙胆、东星斑等高档种类的石斑鱼鱼苗。数名技术人员沿着池塘边缘来回查看,对水温、病虫害情况实时关注。
就在这片保温棚里,姜智本创下了每年超20万斤的产鱼量和近千万元的销售量。
“诏安湾处于东海与南海的交界处,湾内水温、酸碱度、盐分浓度等均适合鱼苗生存,这里培育出的各类海水苗种成活率都非常高。”姜智本说,四年前,他第一次到诏安,就发现这里是水产杂苗的天然福地。
“以前在台湾,一口四五亩的鱼塘一次至多产20多万条包公鱼,到了诏安,产量就增加到100万条。”身为台湾水产种苗协会的监事,姜智本将这一差异归结为诏安现代海水育苗基地的带动效应,“最早一批来这边发展的台湾养殖户已经把前沿的技术和当地特殊气候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而且诏安海水育苗产业发展很快,种苗成活率较高。”
尽管养殖事业已成规模,但姜智本还是看到其扩大规模的局限,他说:“石斑鱼是暖水性鱼类,一旦水温低于15℃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所以在闽南地区,石斑鱼的养殖期只有9个月,一到冬天就无法存活,而按照市场行情,春节期间石斑鱼的价格比往常高出四成。”
高额的差价让姜智本嗅到商机,他改进养殖模式,引进保温棚养殖技术,脱离自然海水环境,实行可控化养殖。“虽然保温棚养殖使得每亩池塘成本增加近4000元,但是每斤石斑鱼的利润是普通鱼种的7倍,更何况到了冬季,利润空间就更大了。”姜智本向笔者算了一笔账。
因养殖技术创新,澎湖渔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石斑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苗种繁育示范基地,同时也是省水产研究所海水鱼类试验点、石斑鱼课题实验基地、石斑鱼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示范基地、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与四年前相比,公司产品种类从单一石斑鱼扩大到土泥鳅、罗氏沼虾等多种水产,形成育苗、成品、销售一体化模式。在澎湖公司的带动下,诏安沿海石斑鱼养殖面积已扩大十多位,渔民也因此大幅增收。
保温棚养殖模式的成功为姜智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他也坦言,由于成本相对较高等原因,周边其他养殖户对保温棚养殖模式还抱持观望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连锁效应的形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