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开县金峰镇山塘水库众多,水质资源良好,养鱼水域达到3000亩,具有悠久的养鱼历史。近年来,该镇确立了“生态+特色”的渔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渔业富民工程,推行生态、健康、无公害养殖规范,着力打造“金峰生态鱼”品牌。
“我们选择发展生态鱼的模式,让不少渔民走上了致富路。”开县金峰镇党委书记袁毅告诉记者,去年,该镇水产品总产量达3000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5000万元。
流转土地,养鱼人发“鱼”财
“我现在的鱼场规模已达100亩,去年卖了20万斤,收入20多万元。”在金峰镇金玉社区7组,今年60岁的养鱼专业户邹才炎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邹才炎已经养了几十年鱼,以前养殖规模较小,产出较低,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后来在金峰镇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流转了100亩土地,利用肖家沟丰富的水资源,搞起了生态渔养殖,让他第一次真正发起来了“鱼财”。
在渔业富民工程的指引下,金峰镇金玉社区、青橙、大义等地的村民充分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养鱼,许多村民因养鱼过上了好日子。像邹才炎这样的养鱼大户,全镇就有近20户,养殖面积在50亩以下的养殖户比比皆是,小规模养殖户更是数不胜数。
“我越来越有信心了。”养鱼专业户邹才柏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说,“党的富民政策这么好,没得理由不发财。”
垂钓生态鱼,体验农家乐趣
在饲养商品鱼的同时,邹才炎又有了新打算。他计划利用渔场四周清静优美的环境,发展“农家乐”。游客到渔场游玩,既可以体验垂钓的乐趣,还可以吃上新鲜美味的生态鱼。
开办“农家乐”,吸引县城及其周边乡镇的居民前来垂钓,已经成为金峰镇不少养鱼专业户的致富“新招”。“到金峰镇,钓生态鱼”的响亮口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从去年起,我们一家人差不多每个月都要来这儿钓一次鱼。大人娃儿一起耍,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亲人之间关系也更融洽。”家住汉丰街道凤凰社区的居民向可永正在钓鱼,他这样告诉笔者说。
“金峰镇的生态鱼采取无公害养殖,品质非常好,远近闻名,到金峰镇来的人,都要吃一餐鱼才行。”谈到金峰镇的生态鱼,金峰镇副镇长张胜非常自豪。
通过生态循环养殖,鱼品质好了,价格也就提高了。笔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生态鱼比普通饲料鱼的价格要贵20%以上,还供不应求。这让村民养鱼更有信心了。
成立合作社,服务产业发展
“现在好了,有专业合作社给我们养殖户提供养鱼技术和销售渠道,每斤成鱼比过去能多卖1—2元。”近日,金峰镇金玉社区养鱼专业户陈海田对笔者说。
近年来,随着养鱼专业户和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金峰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指导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陈海田提供帮助的是位于金玉社区的洪明(土地)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该专业合作社现有50亩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50亩以下的养殖户10多户,养殖面积达1000多亩,主要养殖草鱼、花鲢、白鲢、鲤鱼四大家鱼,以及少数其它品种。
“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始终坚持‘为村民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技术咨询、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同时加强协调和管理,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自我管理和良性发展。”张胜介绍说。
据介绍,专业合作社与科研、生产、销售紧密结合,主要负责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和实施细则,统一了销售价格、销售顺序、销售数量,责任明确,工作到位,会员之间互相监督,自我约束,杜绝了部分村户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不良现象,有效控制了村民压价倾销和哄抬鱼价等行为,保证了渔业正常生产、均衡上市。
“渔业产业现已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金峰镇镇长彭昌英说,今后该镇还将通过大户带动,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生态养鱼,进一步做大做强渔业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