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日,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实现了后背鲈鲤的人工繁育。未来,由科研人员繁殖、在自然水体里长大的后背鲈鲤,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后背鲈鲤是澜沧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支流特有鱼类,如维西、六库、漾濞、云县这些地方均有分布,地方名叫花鱼。主要形态特征是背鳍后位,吻部及口裂较宽,触须发达,体色和斑纹较淡且散乱不成行。食性为肉食。因其体色金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于产地的经济鱼类之一,深受当地群众的青睐。
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自然水体中捕获的后背鲈鲤数量已越来越少,现已成为濒危珍稀鱼类。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土著鱼与观赏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跃天说:“由于这种鱼分布在江河中,数量不好估计。但当地能捕捞到的数量非常少,当地可以卖到300元一公斤。”
可喜的是,后背鲈鲤人工繁殖已于本月获得成功。他说,这次获得后背鲈鲤人工繁殖卵40000多粒,大概可以孵出鱼苗20000多尾。今年还将继续进行后背鲈鲤人工繁殖。等鱼苗长大,就可以放流到自然水体中,恢复它在自然环境中的数量。将来,这种鱼的价格也许就没那么贵了。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