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我国的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随着动物营养学、饲料科学和饲料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饲料工业得到不断深入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饲料工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普遍存在着条块分割、行业壁垒、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难以适应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大科技投入,赐予饲料机械竞争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饲料工业技术进步缓慢,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饲料工业技术设备落后,企业技术改造困难。从总体上看,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设备陈旧、技术老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饲料工业经济效益低、能耗和物耗过高的主要原因,严重阻碍了饲料工业的技术进步,而饲料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很低。1994年实行贷款政策以来,由于贷款向饲料工业倾斜不够,贷款额度与饲料工业所需技术改造资金的差额较大,贷款利息也较高,一般在7.8%~12%左右,这对微利(1%~3%)的饲料工业来说难以承受。因此,贷款不仅难以满足企业技术改造需要,而且“还贷”也成了企业沉重包袱。
第二,饲料工业科技投入低。长期以来,国家对饲料工业科技投入少,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占饲料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及1%,80年代以来的投资额仅占饲料工业总产值的2‰左右。饲料工业领域内的许多重大基础性科学研究项目无法开展,科技储备十分薄弱,影响了未来饲料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力。这不仅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而且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第三,饲料工业科研与生产相脱节。国家从“六五”开始,就在饲料工业领域设立了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攻关项目,但由于缺乏饲料工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机制,科研与生产相脱节。我国饲料工业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近500项,其中许多都具有国际水平,但转化率很低,不到10%。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饲料工业科技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是成果成熟度不够,缺乏中试能力和转化机制等。
第四,低水平重复引进技术。一是由于国家缺乏宏观计划指导和协调机制,加之部门和地区分割,致使低水平的重复引进技术。二是注重引进硬件设备,忽视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及技术改造乃至创新。
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饲料生产大国,饲料年产量已接近2亿吨。目前,中国有多达1万余家饲料生产企业,但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提升,大型饲料企业依靠配方技术和产业链优势,逐步淘汰研发力量薄弱、产品结构单一的小型饲料企业。业内专家指出,这意味着饲料工业对高端智能化饲料加工设备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从国外饲料机械工业发展比例好的国家来看,许多著名的饲料机械制造商,都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或者和有关的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大都掌握在企业手里,他们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量。因此,中国的饲料机械制造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前沿的基础研究。可以采取的方法除了企业自建科研院所外,和有关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甚至其他有关行业的科研部门合作都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这种大范围的合作,拿出先进的产品,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