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罗非鱼头槽绦虫病的诊断及处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4/3/18 14:43:37 来源:通威水产科技频道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罗非鱼头槽绦虫病通常发生在育苗期或标苗期,成鱼发病几率较小,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食量剧减或停食,故又称“干口病”。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张许光 唐林凡 顾继锐 罗非鱼头槽绦虫病通常发生在育苗期或标苗期,成鱼发病几率较小,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食量剧减或停食,故又称“干口病”。头槽绦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后,首先寄生于水蚤上,鱼类吞食水蚤后即可感染此病,头槽绦虫在鱼肠道寄生后,造成肠道堵塞,影响鱼的正常生理机能,最终导致鱼发病死亡。头槽头虫病病症表现为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迟钝;身体消瘦、体色发黑、眼球突出;发病不久便沉于池底死亡;发病前期病鱼肛门突出、腹腔大量积水、肠道粗大积水;肠道被绦虫堵塞。 2014年3月,笔者在海南的一口罗非鱼标苗塘发现一例罗非鱼头槽绦虫病病例,通过现场的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头槽绦虫病顺利缓解并治愈,现把诊断及治疗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发病池情况 标苗池20.49亩,水深1.5m,放34.4万尾鱼苗,发病时平均15.7g/尾。 二、病症的发现 由于鱼苗是连续性的慢性少量死亡,且外用杀虫、消毒药不起作用,将病症锁定在慢性水质中毒和体内寄生虫上。 三、病症诊断 为了确诊病症我们制定了“检测水质—观察死鱼—检测活体病鱼”的诊断步骤: 1、水质 现场采用哈希的HQ40d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和DR2800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检测了此标苗池的水质情况:水温25.7℃、溶氧10.85mg/L、pH 8.13、盐度11.4‰、氨氮0.32mg/L、亚盐0.006mg/L、硝酸盐1.8mg/L等,这些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基本可以排除水质中毒的情况。 2、死鱼。 下风口可见死鱼,大多数死鱼鱼体溃烂发臭、腹部膨大,可断定并不是当天死亡,而是在池底死亡后腐败上浮。头槽绦虫病病鱼后期会沉入池底死亡,符合这一特征。 3、活体病鱼 在标苗池周边巡捕数条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鱼苗,仔细观察可发现:发病较轻可游动的鱼体消瘦、体色发黑、眼球突出(图 1);发病较重濒临死亡的鱼体腹部膨大,肛门突出(图 2)。这些都符合头槽绦虫病的表观特征。
经解剖观察:病鱼腹腔大量积水、肠道空食但粗大充水(图 3);仔细观察肠道可发现许多2-500px长短不一的白色虫体,有的聚团阻塞肠道,刨开肠道可见虫体为带状具节片且蠕动较轻或不蠕动(图4)。基本可排除线虫病而确证为绦虫病。
观察成虫头节膨大呈心形,在肠道积水中找到幼虫镜检,头节有1个顶盘微陷,两侧各具一个深沟槽(图 5),据此可确诊为头槽绦虫病。
四、处理措施及效果 1、常规预防及治疗方法预防:用50g/L的生石灰或20g/L的漂白粉清塘,可杀死水蚤和虫卵,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化学药物治疗:用含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1次,连喂6天;或拌料投喂40毫克/公斤体重丙硫咪唑,每天2次投喂,连用3天;或拌料投喂48毫克/公斤体重吡喹酮,每天2次投喂,连用3天等方法。 中药治疗:采用榧子散,即榧子、槟榔、芜荑各等份组成;或用香榔丸,由木香、槟榔、大黄、使君子、雷丸组成进行内服和外用治疗。 2、现场处理措施及效果 根据现场的鱼病情况,我们采取了稳妥的中药治疗方法:购买雷丸槟榔散(主要成分是槟榔、雷丸、木香、绵马贯众、苦参等),进行4天的拌料投喂杀成虫(2-4g/kg饲料)和1天的全池泼洒杀水蚤虫卵(100-150g/亩/米水深),一周下来标苗塘的死鱼数迅速减少,病症解决(图 6)。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