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企业的发展没有科技支撑走不远。有了院士专家的助力,我们才能挺直腰板向行业最高科技水平发起挑战。 ”在丹东市振安区“辽宁阿里郎海洋生物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时,辽宁阿里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家武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十分明确。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六排刺海参增养殖和深加工项目院士工作站,企业决策者道出与我国海洋生物专家联手,勇攀行业技术尖端的雄心壮志。
正如振安区委书记吴世民所说:“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打造振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丹东市振安区始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院士专家为纽带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为振安区发展献计献策,成为助推振安区经济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阿里郎公司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再加上企业在特有的地理优势基础上主打特有的六排刺海参产品,成为我们展开联合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强大吸引力。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助理刘鹰谈到技术合作十分诚恳。 “这家公司在发展中并没有盲目扩大养殖密度,而是遵照海洋生态群落的自然环境,通过海藻与海参、贝类等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正常生物链进行有序的繁殖和捕捞,才能达到科学可持续性发展。 ”长年致力于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研究的院士专家们对科技助推企业发展眼光放得很长远。
“阿里郎公司借助地处鸭绿江与黄海汇合处的地理优势,成为国内唯一进口活品六排刺天然野生海参的企业。丹东市要把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转化成生产力,积极寻求技术合作。 ”刘鹰细述“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经过。去年底,丹东市委组织部和阿里郎公司与始终关注丹东海洋事业发展的张福绥院士商议,共建院士工作站。在双方的积极努力下,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杨红生等专家在内的20余人科研团队组建,共同推进双方在海参、贝类等海珍品方面的全面合作。 “建站后,院地合作可以直接实现科研与产业的结合,共同推动海产品加工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升级能力的提升,促进丹东海洋产业发展。”刘鹰向记者描绘了丹东海洋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