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月7日,带着刚刚南下的萧萧寒风我们来到了张银芬的龟鳖养殖场,雪白的外墙,蓝色的铁皮屋顶,整个一千来平米场地被围得严严实实的,一进门,一股浓浓的鱼腥味扑鼻而来。
灵山县旧州镇双金村的张银芬,是当地有名的龟鳖养殖户,但几年前,他也和村里的小伙子一样在广东打工。2007年,满怀创业梦想的他结束了背井离乡的生活,积累了创业资本的他毅然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家创业。
从迷茫到自信,一路探索养龟经验“刚开始回来我也迷茫,很长一段时间都失业”。说起创业之初,张银芬用手顶了一下眼镜,斯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主要得益于我们镇商会会长李达均的帮助,2007年春,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他,并参观了他的龟鳖养殖场,他的推介让我萌生了养殖的决心,当时由于资金方面的短缺,还是他赊了部分种苗,还保价回收。后来结合他的介绍我做了一下市场的调查,觉得前景不错,就利用家里的这个水田,盖起了这个养殖场。”
谈话间,我们走进养殖场的大厅,里面砌着几十个大大小小长方形龟池,大池一头有浅浅的水,一头是一个斜坡,坡顶还有一个被隔开的沙池。走近龟池,好家伙,每个池里面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黑乎乎的乌龟,头和脚都缩进了龟壳里,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石块。“这池个头小的是山龟,旁边大的是鳄龟,是我养殖的主要品种,还有一些鳖。”他用棍子捅了一下我们身前的一只如锅盖一般大的鳄龟,但这家伙却无任何反应。成龟冬季一般都不用喂东西,喂了反而会影响其夏季产蛋,只是静静地趴着。
在龟池的一头,是紧闭着的房子,这是给龟苗和孵蛋用的,他向我们介绍,“咯吱!”说话间,他随手打开一扇门,“现在天气冷,这些龟苗还小,需要保温,保证温度要达到25℃以上,要不他们进入冬眠,不利于成长,而且容易生病。”他指着正在开着的保温器,灯下,几十个黑黑的有的把头伸出水面,有的在水中悬浮着,张银芬把十几条小鱼扔进去,小家伙顿然活动起来,争先游过来抢捉小鱼。
成龟整个冬天都不用喂,看来养龟不是很复杂的事情。听了他的介绍,我们不禁感叹。“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龟鳖病少,但生起病来就很难治,而在龟鳖孵化管理、成龟培养等方面也很需要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说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张银芬长叹了一口气。在2008年,那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第一批龟蛋三分之二都孵化不出,坏了二百多个蛋,损失了十几万。后来多方请教才知道原来孵蛋时,蛋放的方向是很讲究的,而且放了就不能随便反转。“除了这些,在养殖过程中怎么预防病毒侵害,怎么样快速增加龟的体重也是很讲究的。都要一步步的靠自己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也吃了不少亏。”张银芬继续说。
从探索到丰收,不断成长的养龟之路
走出养殖大厅,我们忍不住问:“这个养殖场现在应该有好几百乌龟吧。”张银芬谦虚笑了一下,然后对我们说,现在是一年最少的时候,四年以上龟龄的石龟有500多,加上鳄龟,龟苗总共有1300多只,另外还有几百黄沙鳖。听到这里,我们不禁嘘了一声,没想到这一千来平方米的养殖场居然是个小金库。“现在500多只石龟都能产蛋了,按去年的产蛋量和市场价,仅此一项产值就有350多万元,加上其它龟鳖,每年收入500多万元。”说起收入他有点激动地给我们算起来,这比起我之前背井离乡打工好多了,在家乡工作,老人放心,小孩也开心。
据悉,张银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发展养殖,当地很多人都在他哪里购买了龟苗,通过龟鳖养殖走上了致富路,对于一些资金不足的乡亲,他还赊买或者低价销售,对于大家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也会热情地到场指导帮助。
回乡创业,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心愿。张银芬只是灵山县返乡务工人员创业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家门口创业,不仅自己增收致富,还带动就业,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灵山县大力实施“凤还巢促三业”富民工程,通过政策激励、优质服务、发展促进、典型引领等方式,吸引众多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再就业,成功扶持他们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