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白沙海域34家渔场疑因海水缺氧导致大量鱼儿死去,损失惨重,国防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孟理齐博士表示,政府在进行今年的渔场产量年度评估时,会把这起事件考虑在内。
他说,当局也将从这次的事件吸取经验,加强防范措施。
他也提到,现在至关重要的是同渔农合作帮助他们恢复运作。当局将研究这次事件收集的数据,改善养殖方法,其中一项是改善增氧系统。
小型渔场的资金不如大型渔场雄厚,无法投资在昂贵的最新科技上,孟理齐建议渔农申请粮食基金(Food Fund),采用更好的养殖技术,例如提升增氧系统。
本报星期一报道,本地东北部海域数十家渔场突然有大量鱼死去。农粮兽医局受询时说,相信是因小潮汐(neap tide)和酷热的天气促使海里的浮游生物(plankton)大量繁殖,与海洋生物争夺氧气,才会导致鱼群缺氧死去。
死鱼达160吨
据农粮局最新统计,在柔佛海峡东部的64家岸外渔场中有34家受影响,另有五家柔佛海峡西部的渔场也遭殃,死鱼共达160吨。
养殖石斑、午鱼(Threadfin)、金鱼参(Golden Trevally)和白肚鱼(rabbitfish)都遭殃,当局将研究为何这些鱼如此脆弱,以及提高这些鱼类存活率的方法。
孟理齐重申,经过农粮局化验证实,死鱼不含海洋生物毒素,从渔场输出的活鱼可安全食用。
他昨天到两家受影响的渔场视察受访时说,有渔农反映,担心此次事件会导致他们无法达到当局规定的17吨年产量最低要求。
他说:“我们理解他们的担忧,这次事件并非渔农所能控制的,农粮局会在评估渔场的年产量表现时把这次的情况考虑在内。”
根据目前的规定,要继续保有经营权,渔农必须达到农粮局设下的一些规定,包括每5000平方米的海域每年须产鱼至少17吨。
孟理齐也是东南区市长。他承诺,东南社区发展理事会将为受影响的渔农和新加坡籍员工提供援助。
渔农望获津贴买鱼苗
对于农粮局评估渔场产量表现时会考虑渔农的损失,小型渔场的负责人周碧珊表示欢迎。可是她也指出,渔农的流动资金不多,这次的损失巨大,根本没钱买鱼苗恢复营业。
她说:“就算有钱买鱼苗,也要等好几个月才会长大,这段时间有些鱼会死,还是达不到明年的年产量规定。”她希望政府能提供津贴,帮助渔农购买鱼苗。
此次受影响的包括Marine Life Aquaculture,它是本地规模最大的渔场之一。渔场合伙人卢智伟说,虽然已经放入增氧系统,但帮助不大,因为这次的浮游生物数量太大,就连深水鱼也难逃厄运。
该渔场在大约一个月前就把一批鱼获送往市场,占渔场鱼量的20%。这次缺氧而死的都是鱼苗。他拒绝透露经济损失,只表示公司有一套应对方案,准备重振旗鼓。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