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湖北潜江“虾稻共作”开启生态农业新纪元

发布时间:2014/1/21 9:08:46  来源:农村新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潜江,再度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去年5月,国家农业部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行业技术规程向全国公布实施。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潜江,再度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去年5月,国家农业部将《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作为行业技术规程向全国公布实施。 

         “收获生态稻,捕起小龙虾。‘虾稻共作’不仅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立下汗马功劳,为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还开启了潜江生态农业的新纪元。”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如是说。
    

     作为潜江农业经济的重点特色产业,“虾稻共作”铆足了劲头,在江汉平原上续写着一幅幅精彩画卷。

          从“虾稻连作”到“虾稻共作”

         潜江与小龙虾结缘,始于2001年。积玉口农民刘主权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小龙虾“虾稻连作”模式,打破了“稻田不能养殖小龙虾”的论断。2006年,这种生态种养模式被写入省委一号文件,带动荆楚大地小龙虾养殖大发展。
   

         “虾稻连作”模式虽好,但也有弊端。龙虾产量不稳、规格偏小、价格不高、捕虾插秧季节紧张的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经济收入,损伤农民的种养热情。
   

         2010年,潜江市农业部门反复实验,探索出“虾稻共作”模式。去年5月,《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审定,专家一致认为“此项技术代表了当前我国稻田综合种养最高水平。”
  

        “虾稻共作”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每亩能增产50公斤左右成虾。
   

         “虾稻共作”模式的出现,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综合种养的积极性,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加。潜江去年新增“虾稻共作”模式6万余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由18.8万亩增加到23万亩,小龙虾产量由2.38吨增加到3.2万吨,产值由6.8亿元增加到9.6亿元,增幅达41.2%。

         “绿色链条”催生天然好米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
  

         “虾稻共作”模式生产的大米,“安全”二字就是其生命。小龙虾本身对水质要求就比普通鱼类都要高,在小龙虾的养殖水域,稻农严禁滥用农药和化肥,必须使用生物农药和无公害农药才可保证小龙虾正常生长,而这也促进了水稻的无公害生产。
    

    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生产的稻米是一种接近天然的生态稻。
    

    由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色天然大米——“虾乡稻”,就是“虾稻共作”模式的产物。通过“统一优良稻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生物防疫、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标准”,2012年,“虾乡稻”在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交易博览会上揽得“金奖大米”称号,去年又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去年,潜江对高标准建设“虾稻共作”板块基地给予资金扶持,鼓励连片开发、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标准生产。对实施虾稻共作基本改造的农田,每亩按照40元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对连片发展1000亩以上的板块基地给予1万元奖励。
    

    根据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潜江先后制订发布了《稻田养虾技术操作规程》、《虾稻连作中稻种植技术规程》、《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龙虾养殖建立了登记制度、处方制度、用药记录制度、休药期制度、渔药准入制度等5项制度,水稻种植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模式、统一培训、统一防控、统一订单生产等5个统一,确保产出的龙虾质量安全,稻米绿色、安全、质优、味好。

        鱼和熊掌兼得,特色农业优势凸显

        近些年来,由于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粮食生产成本偏高等因素,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大受影响。随着种粮的低收益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潜江给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站在新盖的“龙虾楼”前,龙湾镇黄桥村“虾状元”黄安平算了算去年的收入:7亩水田收了1万多元水稻,每亩龙虾纯赚6000多元,一下就多了5万元收入。
   

         在潜江,黄安平这样的“虾状元”比比皆是,农民赚足“绿色”钞票,新盖的“龙虾楼”随处可见。
  

        数据显示:去年,潜江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6.57万亩,比上年增加4.12万亩,总产52万吨,比上年增加3.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9800多元,比上年增加13%以上。
    

    一边是粮食产量的增加、粮食安全得以保证,一边是农民收入的大幅提升。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这对看似矛盾的双方,通过“虾稻共作”模式得到了有效解决。
    

    不仅仅是农民增收,潜江依托小龙虾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年加工小龙虾30万吨,年出口创汇1.9亿美元;小龙虾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6万人就业……
  

         “一个庞大的、完整的龙虾产业链在潜江迅猛崛起,从养龙虾、销龙虾、烹饪龙虾、加工龙虾到甲壳素深加工,潜江百姓在小龙虾产业链中就龙虾业、吃龙虾饭、发龙虾财、享龙虾乐。”潜江市市长黄剑雄说:“下一步,潜江将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和龙头企业带动,推动‘虾稻共作’这一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种养模式快速发展,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
    

    省“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省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他说:“前不久召开的中共潜江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做出了 《关于‘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决定》,明确提出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小龙虾产业升级是其中重要内容。潜江将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推进小龙虾繁育、养殖、加工、餐饮、节会、品牌、营销、设施等方面的全面升级,着力打造‘虾乡稻’品牌,创造特色农产品新优势。”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2901 关键字:龙虾,虾稻,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