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日,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东莞市都市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15年,东莞都市现代渔业初具雏形。到2020年,产业发展、产品安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生态文明、渔区和谐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实现都市渔业现代化。
【产业转型】
向都市型现代渔业转型
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黄林波介绍,渔业既是传统产业,又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现代渔业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按照都市发展的需求,以现代科技、信息和工程技术作支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依托并服务于都市发展的现代化渔业发展体系。
“目前,东莞市渔业正处于城郊型渔业向都市型现代渔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都市现代渔业已成为全市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黄林波说。
黄林波透露,目前,东莞农业占到全市GDP的0.3%,而渔业又占到农业(农林牧副渔)的25%的份额。东莞渔产品靠外市供应为主,本地水产品不到20%的占有率。目前,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约为28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万~7万吨,产值约7亿元。相比周边地区,此时东莞提出由传统渔业向都市型现代渔业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渔民人均纯收入1.6万
记者了解到,本次《意见》要求,到2015年,东莞市都市现代渔业将初具雏形,基本建成以现代科技装备为支撑,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集都市特色、集约化养殖、休闲渔业、观赏渔业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综合渔业。渔业经济总产值3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万吨,产值8.7亿元。
其中,水产养殖产量6.7万吨,产值7.7亿元;捕捞产量1.3万吨,渔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其中捕捞渔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到2020年,渔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渔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产品安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生态文明、渔区和谐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实现都市渔业现代化。
【调整布局】
发展现代网上水产品物流配送
针对《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黄林波认为,东莞现在有渔民1.2万人,渔船560多艘,总马力5.8万千瓦。要实现2015年的发展目标差距不大,但目前东莞发展都市型现代渔业仍面临不少困难。
“发展新型渔业受到用地指标有限、土地租赁期短、养殖户水塘小而分散等因素制约。”黄林波说,一方面,东莞将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巩固和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巩固和扶持东莞市传统特色精品养殖、龟鳖类养殖、高档观赏鱼繁育等优势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做大做强水产加工流通业。加强现代水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水产营销大户和综合性水产物流配送企业,打造网上物流配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代网上水产品物流配送。
【发展远景】
推动区域特色休闲渔业发展
《意见》要求,未来东莞将建设市级渔业展示中心。在自然条件好、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渔业旅游观光园区内,采取市财政投资、企业运作、科研支持的方式,建设文化内涵型渔业展示平台,形成集休闲与公益、文化与科普于一体,以中国金鱼种质资源库、鱼文化博物馆为主要内容的水族(金鱼)文化产业园。
推动区域特色休闲渔业发展。充分发挥长安、虎门、沙田等镇的近海区位优势和渔业资源优势,发展海上观光、海洋生态休闲旅游、渔港风光、渔村风情等渔区文化特色休闲渔业,构建沿海区域的滨海港湾休闲渔业带,带动渔区的经济发展和渔民就业增收。在城乡周边、渔业自然资源较好、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建设以休闲、垂钓、品鲜、观赏水族为主体的都市型渔业圈。
记者还了解到,东莞还计划创办休闲渔业基地。扶持培育本地渔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旅游观光、垂钓休闲、观赏水族为特色的渔业示范基地,建造一批安全舒适的休闲渔船,创建一批休闲渔业的品牌,组建观赏鱼养殖集散地。并发掘渔业文化产业链。形成以金鱼为核心、以观赏水族为纽带、以休闲渔业为载体的特色渔业文化产业链,逐步建立起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集“养殖、捕捞、管护、销售、加工、烹饪、旅游、科研”等为一体的完整渔业文化产业链。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