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建全村是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祝三乡的一个普通村子,全村有500多户,2000多口人。从过去家家靠种玉米为生,到如今种植食用菌、无籽西瓜,养泥鳅的多元化发展,建全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全村的发展多亏了党员干部下乡走基层,去年年初,祝三乡要求乡班子成员每周必须下乡入户,乡干部下村屯可不是光来唠唠嗑、说说话,而是帮老百姓解决难题、谋求发展来了。
这两天,李志民挺高兴,他家的救灾补助款到了,有29000元钱,他和老伴商量着,先把盖房欠村里的钱还上。“政府帮咱解了急,咱就不能给政府再添难,这钱还能帮助其他人。”李志民说。
李志民家是建全村的贫困户,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老伴身体不好,他的腿脚也不灵便。去年夏天,他家的房子成了危房。“没儿没女,靠谁啊?”李志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先搬出来再说,房子咋想法也得帮着盖上。”当时乡里正在组织抗洪,知道这件事后,副乡长郭春冬说。乡里帮李志民先租了房子,暂时安顿下来,村里又垫付7000元钱,张罗帮李志民盖上了新房,还没入秋,李志民和老伴就住上了新房。
在建全村像李志民一样,拿到补助款之前,村里就帮着维修好房屋的还有13户,这个冬天屋子暖和,老百姓的心更暖和。
“过去,我们全村一共才有17眼井,没想到去年一年就新打了26眼。”村民刘长生说,早就听说膜下滴灌的玉米产量高,可是咱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钱投资啊,这回政府帮咱打了井,还架了电线,咱家的地也可以膜下滴灌了。
据了解,去年建全村的一万多亩地均用上了膜下滴灌,涉及全村400多户,玉米产量由原来的亩产1200斤提高到1600斤。
村支书赵军告诉记者,虽然乡里帮着打了井,架好了电线,但是去年春天,还是有一些农户,因为买不起地膜而不想膜下滴灌。乡里听说这件事,专门派乡干部帮村民解决难题,后来经过反复做工作,帮贫困户买地膜,最终这一万多亩玉米都采用了膜下滴灌技术。
祝三乡的食用菌小区在当地挺有名气,食用菌大棚和泥鳅养殖基地隔道相对,分外打眼。赵书记告诉记者,仅这两项一年产值就有500万元。
2012年,祝三乡通过实地考察,看准了种植食用菌这条致富路,第一年就引导农民建了100栋大棚,产菇100多万斤,创收230多万元。道北高岗地统一建大棚种食用菌,道南低洼地建成泥鳅养殖基地,43个棚室,70个养鱼池,专门养泥鳅。
过去养泥鳅的种苗都要到辽宁购买,仅运输费一次就得一万多元,成本高不说,规模也一直上不去,为了能自育鱼苗,乡里专门组织村民到四川学习,现在村民们不但能养泥鳅,还能自己繁育。“照这么看,明年产20万斤鱼没问题。泥鳅一斤20元,这日子能不火嘛!”几位村民乐滋滋地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