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数据显示,广东珠海市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达10万吨。今年初,白蕉海鲈再次陷入“滞销风波”。为破解滞销困局,拓宽海鲈市场渠道推进海鲈产业化,4月初,珠海市决定每年安排4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擦亮“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弘扬白蕉“中国海鲈之乡”美誉。通过一系列运作,目前已落实销售5000多吨,预计全年市场销量提升1万吨以上,海鲈收购价也稳定在12元以上,比最低仅5.8元/斤回升了一倍多,而海鲈养殖平均成本为7.8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白蕉海鲈打了一场漂亮的销售战,不仅打通了销路,还拉升了价格。这场“战斗”何以打得如此漂亮呢?笔者以为,可用“政府扶持、协会主导、业界配合”来概括。
政府扶持。当地政府的扶持可谓是全方位的:一是安排扶持资金400万元,其中100万元作为市场推广费,其余300万元扶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二是与海鲈传统销售区域政府对接,推介“白蕉海鲈”,以湖南长沙为例,当地16个市职能部门负责人同时对接海鲈在湖南的市场拓展,促使市场很快被打开;三是政府部门牵线搭桥,财政拨款为养殖户和流通大户等引来了银行授信,组织市民购买爱心鱼,各大超市和房地产商大批购鱼等,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鱼价。
协会主导。要取得“战斗”的胜利,必须要有一支本领过硬的队伍。斗门区农产品流通协会是当地农产品流通销售民间组织,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触角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突破海鲈销售困局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他们的肩上。领命后,协会成立了5个推广小组,奔赴广西、贵州、云南、新疆、甘肃、四川、重庆、福建等多个省市推销白蕉海鲈。过去单凭企业拓展市场渠道的方式收获的效果十分有限,既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也受到当地社会势力的阻挠。因此,这一系列以协会为主导的推介活动,起到的作用立竿见影,历经近5个月的努力,已落实拓展5000多吨的市场,预计全年市场销量提升1万吨以上。
业界配合。在珠海斗门,龙头企业带动、建立苗种繁育体系、加强养殖技术推广、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制定地方技术标准、加强品牌推介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等8大方面已得到强化,业界同心协力,紧密配合,全力推进海鲈养殖、加工、销售规模化的产业化发展。另外,斗门区正与粤合公司联合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强本地农产品信息网建设,扶持区水产品流通协会建设斗门三农信息(特产海鲜)网,推进白蕉海鲈产品价格、产品信息网络化,实时向养殖户提供技术、市场等资讯,发展网上营销,提高水产品营销信息化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