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昨天
江苏苏州市食安办公布近期市区食品、餐具抽检情况,检测总体动态合格率为98.3%,不合格40批次。一批次鳊鱼竟然检测出三种抗菌药超标。针对不合格产品,执法部门已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处理,并组织现场指导,帮助生产经营企业完善管理。
近期,市食安办联合我市卫生局、农委、食药监局、粮食局,苏州质监局、工商局、检验检疫局和各区食安办,对蔬菜、大米、肉制品、水产品、进口食品等食品以及餐具,开展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抽检,共抽检2385批次,不合格40批次,总体动态合格率为98.3%。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餐饮具14批次,不合格食品26批次,其中:4批次蔬菜,农药残留超标;9批次腌渍菜,苯甲酸超标;3批次豆制品,被检出致病菌或山梨酸超标;2批次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3批次速冻食品,致病菌超标;1批次鱼,抗菌药残留超标; 个别白糖中霉菌超标;个别菜籽油,被检出含有大豆油。
相关链接
常吃“药超标鱼”影响肠道菌群
一批次鳊鱼三种抗菌药超标,三种超标的抗菌药分别是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都是喹诺酮类抗菌药,其中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超标情况严重。
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专家张宁分析认为,鱼类中抗菌药残留超标,只要不是长期大量食用,对人不会产生危害;若长期食用,不仅会影响人体肠道正常菌群,还可能出现细菌耐药,人一旦生病感染,使用普通抗菌药物,效果不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鱼类养殖过程中使用抗菌药有严格规定,不仅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养殖范围、剂量等规范使用,使用之后还要经过一定的休药期,待药物在鱼类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代谢后,才能上市。
该批次不合格鳊鱼是从南环桥市场抽样的,为外地养殖。该负责人介绍,市区养殖鱼农户多经过专业培训,而目前采用新型养殖方式,水体环境好,鱼类健康,用药也少。而若是绿色有机食品,就不会用这些抗菌药。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