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不仅缓解了北方水危机,还推动了南北物种交流。一项调查显示,跨区域调水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试通水后,山东东平湖(古称梁山泊)出现了长江水系里才有的鱼种——湖鲚(俗称毛刀鱼)。渔业专家推测,这些湖鲚,正是从高宝邵伯湖、洪泽湖等湖泊游过去的。 扬州湖鲚随南水北调至山东 11年前曾跟随水源来到南四湖 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渔政处处长孙文祥介绍,湖鲚在长江中下游封闭型的湖泊中很常见,如高宝邵伯湖就有数量可观的湖鲚群,每年产量可达1600万斤。 今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渔业资源调查采样和走访渔民时发现,在东平湖老湖镇以南水域的网箔、地笼和刺网渔获物中均出现了大量的湖鲚个体,全长范围在86-145mm,体重为2.05-9.96g,为当年生个体。研究所工作人员分析认为,这些湖鲚是随南水北调一路北上至山东的。 实际上,这已不是第一次在北方发现湖鲚。2002年,南四湖大旱,甚至可见湖底。当年10月,国家决定从南方调水1亿立方米补到北方。正是在那时,湖鲚这种长江鱼鱼种就跟随水源来到了南四湖。 湖鲚北上证明南水水质较好 可能来自高宝邵伯湖洪泽湖 孙文祥告诉记者,湖鲚祖籍长江,跟“长江刀鱼”有共同的祖先,后来游到湖泊中定居后,体形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演化成了湖鲚。虽然湖鲚是一种定居性的鱼类,但这不意味着它们不会迁徙,“恰巧相反,它们是游泳健将,而且游速快、耐力好,游个上千公里不成问题。” 孙文祥认为,北上到山东的湖鲚,既有可能来自高宝邵伯湖,也有可能来自洪泽湖等其他湖泊,“南水北调工程借道京杭大运河,而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有一部分是与高宝邵伯湖相通的。” 湖鲚能一路北上游到山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稳定的水质。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调往北方的南水水质较好。山东淡水水产研究所监测还发现,2002年游到南四湖的湖鲚已开始繁殖并产生种群。 “确实,湖鲚的种群扩散能力非常强。”孙文祥解释说,“只要水质适宜,水体中有适宜、充足的食物,湖鲚就能迅速繁殖生长。它是杂食性鱼类,小鱼、小虾、浮游动物、藻类等它都会吃。” 湖鲚进入北方利于水环境 邵伯湖暂未现北方鱼种 孙文祥认为,湖鲚进入北方,与当地的一些乡土鱼类应该有着食物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究竟会对当地的生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需长期监测分析。 不过,从对水环境影响来看,孙文祥认为湖鲚的影响是正面的,“湖鲚吃的食物有浮游动物、藻类等,这些东西正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鲚帮助吃掉这些东西,显而易见对水环境是有利的。” 目前,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正在对湖区渔业资源进行普查。“从目前的普查情况来看,还没发现具有典型北方特点的鱼类出现,但这不能排除今后不会出现。毕竟南水北调工程是一个长期运行的工程,水系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相应的也会增加物种之间交流的几率。”渔业资源普查负责人魏文志说。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