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说到:“从20年前在广州开始的第一届世华会只有109人,到本届大会超过1100人!世华会给业内带来巨大影响,组织这样的大会至少需要两百万元,但是世华会从不会遇到举办经费的困难!”
“我已经连续参加九届世华会,从不缺席某一次!”作为世华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台湾静宜大学教授萧锡延在大会上作报告时感叹,世华会与中国水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行业影响巨大。
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一场学术会议持续了22年,吸引了行业顶级精英齐聚一堂?
被低估的“榕树效应”
世华会所谓的“会议经济”,其实 正是一种“榕树效应”,它犹如“行业村”内一棵20年前播种下的榕树,一树 兴、百业旺,带动力强。在这个平台之 上,聚集和回应了产学研各个领域的利 益诉求。随着榕树的成长,它所释放的 集聚效应,将越来越大,将吸引越来越 多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如果仅仅把世华 会看作一个简单的学术研讨会、企业家 论坛,则大大低估了它的价值,更忽视 了它为整个行业发展带来的关于“集聚 效应”的启示和思考。
世华会最大的价值,也是与传统学 术会议最大的差异在于,它所搭建的产 学研交流平台。
从最初的海内外学术精英草创,到 2006年设立企业论坛,再到世华会配套会议的举办,企业在世华会中所扮演的 角色越来越重要。这些不被人觉察的细 微变化,恰如对水产饲料行业发展历程 的一种隐喻。水产饲料行业最初依靠学 界力量推动进步,如今企业渐渐成为行 业发展的主力军。世华会的发展历程,也经历着由学界为行业提供智力支持, 到企业为学界提供经济反哺的过程。
一个纯民间的学术会议能够由小到大走过20年,能够吸引全行业的企业争相 参与,其背后一定有着某种利益驱动的机 制,甚至这种自发的机制根本不被“局内人”察觉,也未有过深入的思考。
受访者往往将世华会眼下这种蔚为大观的景象,归结为“圈子经济”。大家多是圈内人,主办者、协办者、参 与者,要么是生意伙伴,要么有同窗之 谊,要么曾相互仰慕,企业乐于为学界 服务,更乐于借助平台打造自身品牌。 参与者想了解前沿科研成果,更希望在 会场外获得更多行业资讯和人脉。于 是,技术、资讯、人脉、商机等等各种 资源,在世华会汇集、交流,进而创造 更大商业价值。
水产饲料行业20年的发展史,就是科研成果运用于产业实践的历史。放眼行业内外,学界与商界联系越来越紧 密,学界精英为企业提供技术顾问、决 策支持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几乎是所
有产业的共性。但在其他行业和相关研 究领域,像世华会这种规模和产业影响的学术会议却极为少见。
世华会诞生于南国广州,广州盛产榕树。榕树叶茂枝繁、苍劲挺拔、古朴 稳健、生生不息,在南国人们的心目中 有一种独特的“榕树文化”。逢年过节 或红白之事,有喝榕树水以求长寿的, 有撒榕树叶以求吉祥的,有挂榕树枝于 门楣上以辟邪的,更有在老榕树前举行 结婚仪式的。
世华会所谓的“会议经济”,其实 正是一种“榕树效应”,它犹如“行业 村”内一棵20年前播种下的榕树,一树 兴、百业旺,带动力强,在这个平台之 上,聚集和回应了产学研各个领域的利益 诉求。随着榕树的成长,它所释放的集聚 效应,将越来越大,将吸引越来越多相关 领域的从业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仅 仅把世华会看作一个简单的学术研讨会、 企业家论坛,则大大低估了它的价值,更 忽视了它为整个行业发展带来的关于“集聚效应”的启示和思考。
学术会议哪来这么大魅力?
世华会发起人之一的庄健隆告诉农财宝典记者,世华会从第一届至今, 办得非常辛苦。除了花费精力组织会务 以外,还要花钱,筹集经费需要花很大 的功夫。就是因为经费问题,世华会曾 经差点停办。“要办第二届的时候,台 湾水产业开始走下坡,原本打算赞助会 议的企业出现了困境,当时就曾考虑停 办或者延期。”多亏李爱杰教授(世华 会发起人之一)决心很大,坚持一定要 办。“第一届会议在行业内产生了一定 影响力,大陆企业开始愿意赞助,第二 届的成功举办在世华会历史上起到相当 关键的作用。”
庄健隆告诉记者,首届世华会1992 年召开,当时台湾水产养殖业和饲料业 都比较赚钱,1984-1993年正是红火的时 候。我们都希望台湾饲料企业可以在经 费上提供一些支持。刚开始没把握,可 没想到提出之后,他们回应都很积极, 很多厂商愿意出钱,一下就有十几二十 家企业赞助,国内也有一两家。第一届主要经费来自台湾企业。“当然,筹钱的部分,我认为是次要的,筹备会议的细节最关键。把会议开好,对企业有用,他们才愿意出钱。”
说起这些时,刘永坚和田丽霞都觉得很不容易,“那个时候工资也就每月 几百元,企业能出几千元,就相当现在几万块了。”当时很多老厂都出了钱, 像华星和珊瑚,对世华会都很有热情。
世华会能给企业启发
世华会是一个偏向于学术性的行 业会议,而对于更注重应用的企业来 说,到底有没有参加的必要。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下属企业飞禧特曾赞助第五届世华会,出资10万元。该院副院长曹俊明对举办类似行业会议有自己明确的思路。“世华会对学术前沿、热点问题与国际接轨都有很大推动。在这些会 议里面,包括我自己,都可以或多或少 学习了解一些亮点,激发一些灵感和思路。”
一位多年参加世华会的高校教授认为,世华会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虽然它不会直接说明该怎么做,但却会给你一 个很好的启发,让你知道该往何处去。 而这个方向恰恰是企业壮大之后最难解 决的问题,或许这就是一个纯学术性会 议,为什么有企业愿意砸几十万来赞助的核心原因。
除此之外,曹觉得类似会议还能对人才起到培养作用。他告诉记者,自己 尽量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会议,去感受 会场上的学术氛围。在他看来,了解国 际专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科研 上与国际接轨,对学生培养意义很大。 学生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会议认识更多的 人,特别是国际上的大师级专家。“因为都是华人,有共同的身份背景,可以 更亲切。不参加这个会,可能也可以认 识一些,但不可能这么系统地认识。” 曹回忆,当时它曾经将飞禧特这么多年 的研究进展印刷成册,送给参会人员, 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我们也是奔 着学术来参会的,并不单纯是商业目的,这与大会的宗旨也是一致的。”
对于企业来说,参加和赞助行业会议肯定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讲究投入产出比。曹俊明认为,通过这个会议,可以 充分了解目前整个行业的创新点。“现在都讲究源头创新,大企业包括恒兴、海 大,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他们就可以通 过这样的途径更加全面了解华人乃至整个世界鱼虾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虽然不是立竿见影地就可以应用到生产上,但是可 作为一种技术储备。”除此之外,还能起 到品牌打造宣传的作用。
企业参与有多种方式,主办和承办,可以更多地体现其企业的文化元 素,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赞助、冠名,这更多的是广告宣传,几乎行业里所有的精英、新生代都汇集到这个会议中,企业可以得到很好的宣传。包括现在行业 的中坚力量,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 的,很多人都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参加 世华会,伴随着世华会一起成长。现在 来的这些学生,以后也会成为行业精英,所以企业的文化和影响都可以渐渐 渗透到学生中去,这也是企业的人才储 备。“企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投入一 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企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世华会促进行业交流
对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来说,或许更看重赞助世华会的象征意义。世华会作 为行业顶尖会议,与其发生某种联系, 则意味着占领了行业的制高点,树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世华会饲料企业可持 续发展战略论坛的设立,也给很多中小 企业提供了接近行业大佬们的机遇。第八届世华会饲料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由麦康森教授主持,出席嘉宾有包括 通威股份公司总裁严虎、恒兴集团总裁 蒋洪斌在内的多家行业大佬级人物,也 有诸如信豚这样颇具行业潜力的新兴企 业。能够与行业先锋直接对话,也成为 企业积极赞助世华会的重要原因。“信 豚的朱旺明先生,坐在这么多大企业中 间,你有压力吗?作为中小企业,你们的压力是什么?”在论坛现场,麦康森 一上来就打趣说。
企业赞助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情。 在田丽霞看来,这得益于饲料行业特别 团结,整个氛围很好。“比如说很多人 觉得广东市场这几家饲料企业竞争很激 烈,老总关系肯定不好,但据我所知, 他们关系非常好。”另外一个原因,是 因为行业本身不大,一个企业出钱,可能另外一个企业也是同一个老师带出来 的,师兄师弟关系,因此会多多少少友 情支持一下。“饲料行业人士非常友好,比较朴实,即使是大老板,大家 处也很和谐。”
再如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曾经是林鼎教授的学生,而且参与了第一届 世华会筹办,对会议的感情不言而喻, 海大赞助在中大举办的第五届世华会就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获承办资格也不容易
也有承办方人士指出,水产饲料行 业圈子不大,相互之间往往是师生或顾 问与被顾问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研发能力往往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为 了和专家建立长久联系,对于主办方 (多是学校或科研机构)提出的要求自 然不会怠慢。不过,如今世华会已经长 成参天大树,会议本身已经能够满足参 与者、赞助者的各种诉求,早已不用为 赞助问题发愁。
目前想取得世华会的承办资格也不 容易。冷向军介绍,会议通知发出后, 有意向的学术单位就要向组委会申请。 进入程序后,申办方要现场陈述,然后 组委会提问,“类似办这个会优势是什 么,申办的理由是什么,跟奥运会申办 的程序差不了多少。”冷向军幽默说, 当年上海海洋大学就曾因申办失败,转而举办了专门针对江浙地区水产行业的 世华会配套会议。
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企业愿意参与,学界愿意交流, 而作为平台的世华会,也就从1992年的 艰难创办,度过了第二届的险些夭折, 走到了今天会议动辄千人的规模。企业 赞助也从几百、几千,发展到如今的几 万、几十万。对于赞助及会议的相关细 节,第五届世华会主办方、中山大学教 授田丽霞和刘永坚记忆犹新。
田丽霞介绍,取得承办资格后,一 般需要提前一年启动相关筹备工作,比 如联系赞助、发出会议邀请,并做好相关论文及论题的筛选。“还有很多琐碎 的事情,像参会人员住哪里,通知参会 者如何报名等等。”
参会会员需缴纳一笔会费,此项费用内外有别,起初是国外会员会费50美 元,国内会员会费400元人民币。以中山 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世华会而言,国外会 员费已涨到100美元,国内会员需要缴纳 800元人民币。按照惯例,学生会费一 律减半。单靠会费当然不能支撑会议召 开。第五届世华会注册人数470人,但是 来参会的有近800人,“很多都是一个人 注册,然后带一帮人来。”
会费收入之外,世华会最大的经费来源于企业赞助。田丽霞介绍,第五届 世华会最大赞助商是海大集团,赞助费 20万元,其他诸如粤海、世海等企业也 都赞助了三五万元,加上收集的会费, 勉强能够收支平衡。多位曾经的主办方 都表示,世华会作为学术研讨会,并不指望它盈利。虽然招商难度不大,但只 要收支平衡,就不再接受企业赞助。
田丽霞回忆,第五届世华会嘉宾的路费,加上场地费用,高达5万元。不像其他学术会议依靠项目经费,如此高昂的开销,全靠企业解决。
经过多年发展,水产行业取得长 足进步,企业资金充裕了,世华会的赞 助费也水涨船高。作为第八届世华会承办方,通威就拿出50万元赞助。“企业 加入是新的亮点,请老总上台和大家交 流,增强了互动性。很多人想和大企业 老总交流,但缺少机会。”第八届世华 会承办方之一、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冷向 军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对于赞助企业, 组委会专门设立了一个秘书组,负责具 体联系事宜。
赞助企业最明显的变化是,名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饲料添加剂企业。这 实际是世华会实现内在良性互动的一个 表现,商业因素在其中发生了越来越大 的作用。冷向军介绍,世华会的参与者 除了学界代表,就是饲料企业代表,这 些参会者正好是添加剂企业的客户,他 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宣传推广的机会。
冷向军透露,赞助费一般在5-6万 元,借鉴一些商业会展的操作模式,可以 根据企业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分成不同档次。“如果赞助多,我们就让它成为协办 单位。而承办单位则需要更多投入,学校 主要投入人力,不需要出钱。”随着世华 会内容和议程的丰富,衍生出的盈利点越 来越多,论坛、晚宴冠名都接受赞助,这 些甚至比普通赞助价格更高
不过冷向军反复强调,这仍是学术 性会议,虽然欢迎企业做报告,但报告 内容必须经过审查。“现在企业也做一 些相应的研究,但是我们要求他们只能 做学术报告,不能通过报告去单纯宣传 企业。”
田丽霞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在珠海举办的第五届世华会上,某企业曾主 动要求赞助,但提出要在报告中宣传产 品,组委会当时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
世华会延续至今,或许正是抓住了 整个水产行业亟待突破的关键节点,而 这显然离不开会议本身的高端定位,其 中的一些灵活做法,更让会议本身的影 响力与日俱增。拿相对固定的组委会组 成而言,一般都会根据承办方及承办地 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一至两名承办方 工作人员。而坚持学术,淡化商业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赢得了大企业或者说想 要做大的企业的青睐。
1992年第一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
第一届世华会简陋的会场。
首届世华会会后,麦康森(右一)与台湾庄健隆先生(右二)合影。
2013年,第九届世华会参会人员合影。
麦康森院士在第九届世华会上发言。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