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昨日,福建泉州市最大的海洋水产养殖区大港湾迎来“新成员”。随着首批人工渔礁礁体投放入海,这里将建成我市首个“海洋牧场”。
在投放作业现场,一艘海上运输船满载着一个个像房子框架的“庞然大物”,而另一艘船上的吊车则缓缓将这些大家伙吊起,稳稳地投入海中。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礁体共96个,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单个礁体长宽各3米,高3.9米,重约24吨。投礁区位于惠安县崇武镇青屿西北侧海域,礁区总面积达8565平方米。该项目由农业部下达,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人工鱼礁投放后,大量的藻类就会在礁体上附着,贝类也可以迅速增殖,满足鱼虾类的生存需要,各类海洋生物将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该负责人介绍,人工渔礁的建设,将为水生生物提供优良的栖息、繁殖、生长场所,对促进海域水产生物资源恢复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近海可捕资源量的增加,也将为渔民带来收益。“近期海洋与渔业部门还将在投礁区域内投放海参、鲍鱼等苗种,‘海洋牧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很快显现。”
据介绍,与传统水产养殖方式相比,“海洋牧场”可以有效解决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近海养殖引起的病害加剧等问题,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修复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泉州市首个“海洋牧场”的建成,标志着渔业正逐步从“吃海”、“耕海”向“养海”转变。
名词解释
“海洋牧场”是指在某一海域内,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如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厂,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全自动投喂饲料装置,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等),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