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浙大教授的指挥棒下
湖州农业获得经济生态双丰收
“想知道毛脚蟹养得好不好,看看水草就知道了。毛脚蟹味道好不好,要捏一捏倒数第二只脚,软的可不好。”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的老茅是个养蟹人,虽然干这行的年数不长,才3年,但对于螃蟹怎么养,他可是半个专家。
“在我的塘子里,螃蟹是吃水草、螺蛳、南瓜、玉米长大的,5两重的蟹可不稀罕。” 老茅告诉记者,毛脚蟹的养殖环境很重要,水塘坡度、水位高度、放苗时间、
螺丝投放的品种和密度等等都有讲究。
这是老茅养蟹3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这些宝贵的养蟹法则都是浙江大学农推中心徐海圣教授的研究成果。徐教授领衔起草了《南太湖毛脚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并把这套技术免费送给了洪桥当地的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拿着这套“说明书”,洪桥镇不少农民都成了养蟹专家,年收入轻轻松松突破30万。
除了教农民科学养螃蟹外,徐教授和他的团队还教安吉县高庄村的农民养甲鱼。日前,记者跟随徐教授一同走进了高庄村的甲鱼专业合作社,发现这儿的甲鱼养殖还真不一样:映入眼中的竟然不是甲鱼池,而是成片的稻田,一亩水稻田中,最多隐居着1000只大甲鱼。
“甲鱼和水稻的‘同居’是互利共赢的。甲鱼是最绿色安全的除虫法宝,它能吃掉水稻上的虫子,这些虫子对它而言则是高营养的天然饲料。甲鱼的排泄物是很难处理的污染物,但却是水稻最好的肥料。”徐教授说,因为甲鱼吃的是天然饲料,水稻不需施肥和用药,两者品质都非常好,既安全环保,价格又卖得高。
如今,浙江大学与湖州现代农业推出了产学研联盟,通过政府、学校和农户的合作,加快建设农教科、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将研究成果直接用到生产中。据了解,在2013前三季度,湖州农业已引进新品种45个,推广新技术10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