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由广西水产学会、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九次学术交流大会昨日(2013年10月15日)在广西北海市路海宾馆举行,广西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广西水产科学院院长甘西、中国水产学会陈恩友副秘书长、广西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广西海洋研究所所长童万平、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梁纪豪副局长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湖南、湖北、安徽、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水产研究所人员和企业代表百余人参会。
大会开始,各位领导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广西和南方水产的发展,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此后,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向大家汇报了“罗非鱼产业技术研发进展”,杨首席指出:目前疫苗是罗非鱼链球菌病最安全的防治方法;罗非鱼是出口产品,做好产业经济预警很重要。随后各位代表分别作了鳙鱼、中华鳖、太平洋牡蛎、南美白对虾、低碳环保养殖工程等方面的相关报告。
其中,广西北海对虾苗种协会庞德彬会长的“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MS)的病因分析与成功的防治技术”报告很引人注目。庞会长称,今年北海地区的南美白对虾比前两年更难养,上半年能养到40 头/斤规格的只有5-10%,下半年能养到60头/斤规格的不足10%,个别养虾大镇虾塘空置率高达三成,部分饲料企业的销量同比去年减少一半。通过这两年的跟踪研究,庞会长对对虾病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庞会长认为:“近年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有急性和慢行之分。经检测,急性死亡发病前水样和对虾组织中副溶血弧菌含量不足以构成对虾死亡,这种发病可能是藻毒素中毒造成;慢性死亡发病前水样中副溶血弧菌数量也不多,随着死虾数量增多,水样中菌株数量上升且难以杀灭,这种情况应该是副溶血弧菌和藻毒素慢性中毒共同作用导致的。”庞会长通过今年在北海竹林地区四十多口虾塘的试验得出结论:“只控制弧菌而不控制蓝藻,EMS随时爆发;只控制蓝藻不控制弧菌,养殖虽能成功,但成活率很低。”此外,他还分析:“今年大家普遍反映虾长不大现象,应该是该塘虾已经发病,大虾病死了,小虾病后吃料减少,生长自然很慢,与种苗关系不大。”
另外,广西钦州学院的龚斌博士报告了“广西钦州地区凡纳滨对虾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和鉴定”。龚博士从采样检测结果分析道:“钦州地区凡纳滨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红体病、烂眼病、烂鳃病、烂尾病等,其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弧菌、气单胞杆菌、毛霉亮发菌等。样品中共分离出50种菌株,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可能是养殖中添加到饲料中的微生态制剂,如烟草节杆菌;第二类可能来源于对虾养殖环境的底泥中,如蜡样芽胞杆菌;第三类是病原菌,主要是弧菌,特别是副溶血弧菌。”
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韦信贤博士作“白斑综合征病毒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分析”报告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近几年广西采样病虾的白斑病毒检出率不高,尤其是去年,都不到10%,跟其他地方的朋友交流也发现白斑病毒检出率不高。这或许能说明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与白斑病毒关系不大。
更多内容,请看中国水产论坛的图文直播:
中国水产门户网独家报道,转载请标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