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9月25日,深圳市食安局开展了针对水产品的专项行动,在罗芳水产批发市场抽检了草鱼等5个品种,11个批次的鱼类。今天(10月9日),检测结果正式公布,显示其中六个批次的水产中,孔雀石绿含量超标。不过,涉事商户则连连喊冤。
根据检测结果,罗湖水产批发市场里,顺兴祥商行中的鳜鱼、草鱼不合格,森洋商行的黄骨鱼、草鱼不合格,团记批发行鳜鱼、生鱼不合格。而事实上,9月中旬,食安局对罗湖水产市场的摸底排查中,就已经在四个门店的水产中,发现过不法添加物。类似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一再的发生,着实让消费者非常担心。
今天(10月9日),记者在罗湖水产市场看到,涉事的门店依然在营业,商家们表示,问题品种的鱼类已经没有再销售。不过,对于所售鱼类会检出孔雀石绿,有商家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
如果说商家无法用肉眼判断鱼中是否含有不法添加物,那么单靠政府职能部门的抽检行动,似乎也难以让消费者放心。而作为日常管理方的罗湖水产市场,有没有对鱼类进行日常抽检呢,商家们则各有说法。
对此,罗湖水产批发市场的管理方则表示,由于自身条件有限,水产品安全检测工作向来都是由政府职能部门下设的监测站负责。
既然有日常抽查,缘何还会一再出现有毒鱼类?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市场中的监测站了解情况,却发现大门紧闭。经济生活报道。
市场管理方,作为天天面对商家和产品的第一道“关口”,是不是应该做得更多呢?严把质量安全关,又需要加强构筑哪些防线?关于此事,我们会继续跟进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