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台风“菲特”风雨兼程,在浙江省内“兴风作浪”,导致各地受灾严重。8日,记者从温州洞头霓屿街道获悉,该地系浙江紫菜之乡,受到“菲特”影响,全街道1.8万亩养殖场中九成(约1.6万亩)不同程度受灾,初步统计损失约为7000万,是十年来最大的一次。目前当地养殖户正积极自救,亟需60万根毛竹重建养殖场。
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于7日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是历史同期正面登陆闽浙沿海的最强台风。
受其影响,截至8日上午10时,浙江省共有707.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02.53千公顷,成灾面积123.3千公倾,死亡大牲畜1.105万头。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4.0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达59.3亿元。
毗邻登陆点的温州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作为“浙江紫菜之乡”的洞头霓屿损失惨重,全街道共1.8万亩养殖场,其中九成(约1.6万亩)不同程度受灾,据初步统计损失约为7000万。
霓屿街道党工委员陈声伟介绍,紫菜是种在竹竿上的,这些竹竿被固定在海水中。台风一过,种紫菜的竹竿在水流中被冲断、冲散,这样的竹竿便基本算是报废了。另外,风浪使得竹竿上的网帘与竹子缠绕、打结在一起,需要养殖户花大量精力去分开,这种情况下,还有部分能够回收再使用。
“现在养殖户们已经展开自救,极力挽回损失,目前亟需60万根左右的毛竹。”陈声伟说,“菲特”对霓屿紫菜业造成的损失是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每年白露的时候紫菜苗被种下海,这个时候来的台风基本影响不大,像‘菲特’在这个时间段登陆还有这么大威力的比较罕见。”
陈声伟告诉记者,霓屿1.8万亩紫菜养殖场都未曾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目前的损失仅能依靠部分政府的救助,其余的便需要养殖户自己买单。
据悉,今年7月浙江省渔业协会开展对水产养殖保险的试点工作,选定嵊泗、平阳、苍南共4处海上养殖进行试点,其中并不包括霓屿。
值得庆幸的是,2012年时霓屿当地曾试验了使用玻璃杆代替竹竿种植紫菜,这种新材料在“菲特”淫威下基本没有太大影响,未来将有可能全面推广开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