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渔药的频繁使用是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要减少渔药的使用,首选之举是严格控制水产品放养密度,营造水体生态、和谐环境。6月22日到23日,全国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宣传活动(江苏站)启动仪式在常熟举行,要求渔药业生产者规范、科学使用渔药,加快渔药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由数量增长型渔药业向质量效益型渔药业的转变。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开始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这对农产品产地来说是一个挑战。苏州是水产品生产大市,每年有数量巨大的水产品“游”到近邻的上海市场,上海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给苏州的水产养殖户上了一道“紧箍咒”。如何解决水产品养殖用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启动仪式上,专家表示,首先要从用药的原因入手,那就是如何减少水产品病害的发生。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先“养”好水环境,不但能减少病害的发生,也将大大提高水产品品质。
目前,我国允许生产的国标渔药共有13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25种、抗寄生虫药21种、消毒药15种、中草药51种、疫苗2种、激素2种、维生素及增强体质药物5种、水质改良剂11种。为规范渔药的经营使用,杜绝假冒伪劣渔药,提高我市水产品质量,我市水产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申领《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全部培训上岗,在全市范围评比出42家渔药规范经营示范点;对进入我市的渔药产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对市场流通的渔药产品加大抽检、检查力度,杜绝坑农、害农事件;购买渔药采用处方制度;养殖用药实行塘口记录,同时成立了全市水产品健康养殖促进会。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