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有了海洋牧场,我们就能像赶着成群牛羊到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放养鱼、虾、贝、藻。”记者从福建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惠安县大港湾人工渔礁项目礁体预制通过阶段验收,该批礁体将于本月底到10月上旬进行安装投放,投放后将成为我市首个“海洋牧场”。
首个海洋牧场面积8565平方米
近日,惠安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召开大港湾人工渔礁礁体预制阶段验收会,对大港湾人工渔礁礁体进行验收。据悉,此次通过验收的大港湾人工渔礁礁体共96个,单个礁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外观似建造房子的框架,长宽各3米,高3.9米,重约24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透露,该批礁体将于9月底到10月上旬进行安装投放,投礁区位于惠安县崇武镇青屿西北侧海域,礁区总面积达8565平方米,投放后将成为我市首个“海洋牧场”。
据了解,我市拥有丰富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牧场这一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早在2012年年初,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就已提议,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海洋经济。
“在‘海洋牧场’里,各类海洋生物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介绍,人工鱼礁可吸引海洋生物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可以迅速增殖,同时也可满足鱼虾类的生存需要,自然形成一个食物链,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试验证明,1立方米“海洋牧场区”,比一般海区平均每年多增加10公斤渔业资源量。
促进本地海域水产资源恢复
“大港湾人工渔礁项目由农业部下达,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工程建造礁体96个,分6个礁组,1个礁群。人工渔礁的建设,将为水生生物提供优良的栖息、繁殖、生长场所,对促进海域水产生物资源恢复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人士介绍。
“日本的黑潮牧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海洋牧场,过去他们的大马哈鱼几乎绝迹,但建成海洋牧场20年后,大马哈鱼产量已猛增到5500吨。”在业内资深专家曾晓起看来,海洋牧场基本解决了局部污染和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近海养殖引起的病害加剧等问题,同时,对鱼类种群资源有巨大的恢复作用,是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有了海洋牧场,我们就能像赶着成群牛羊到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把海洋中的各类鱼聚集在特定海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让鱼儿在海洋牧场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繁殖。”世代以捕鱼为生的大港湾渔民陈大伯描绘了未来海洋牧场的场景。在其看来,渔业在经历了“吃海”、“耕海”后,目前已进入“养海”的巨变阶段,而建设海洋牧场,就是渔民“养海”的关键之举。
名词解释
“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