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如何让餐桌上的鱼、虾等更安全?记者近日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张元兴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测试,成功研制出“多宝鱼疫苗”,并获生物安全证书,进入疫苗药证的临床试验申报阶段。张元兴表示,这个“鱼疫苗”的推出,不仅对多宝鱼养殖的保护率超过90%,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引导中国的水产养殖业从“抗生素时代”跨入“疫苗时代”。
我国水产养殖目前产量占全球70%。由于我国水域面积有限,高密度、高产量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特点。张元兴在研究时发现,海南省的海水养殖场内,约一亩的水域面积,年产对虾就达3吨。如此高的产量,加之水污染等因素,各种病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张元兴介绍,“鱼其实和人类一样,如长期住在拥挤、污染的环境中,病菌就会流行。”据统计,我国目前海水鱼类养殖年产值已超数百亿元,但常年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在30%左右,其中以细菌性病害的影响最严重。
面对病害,眼下养殖户最普遍的做法,还是使用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化学药物来控制。张元兴说,端上餐桌的鱼、虾,是服用过抗生素的,对人体影响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但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药物滥用导致了抗药病原产生、水产品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据了解,鱼疫苗的研制推广很难,关键是因为鱼、虾养殖初期体积很小,为它们逐一注射疫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张元兴的团队研制这个鱼疫苗,采用了一种新技术,可以用浸泡的办法为小鱼接种疫苗,也就是说,鱼类只要在含有活菌疫苗的水中“洗澡”,就能防治病害了。
作为国家863计划项目,张元兴的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鳗弧菌是让多宝鱼得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多宝鱼疫苗”正式名称为“鳗弧菌减毒株疫苗”,科研人员采用了“基因敲除”技术,把一种细菌的毒力因子合成基因“敲断”,让病菌失去了毒性。张元兴介绍,通过相类似的办法,除多宝鱼之外,科研团队还研发了一个系列的鱼用疫苗产品。张元兴有个梦想,希望疫苗能够取代所有的抗生素。
“国际上的经验表明,使用疫苗对水产养殖是最安全的。”张元兴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