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最近一番话,引起业界的讨论。“过去踏踏实实干活,还能赚到钱,现在不是这样了。很多产品和产业都过剩,规模越大,用人越多,或许利润越低,有可能去等死。”他认为,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个阶段是相对短缺或者基本平衡,现在则是基本过剩,在这个阶段怎么样求发展,是个大问题。
此话之所以引起不少从业者的共鸣,关键在于戳中了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的隐痛。中国的社会经济正整体步入转型期,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确定性增加。反观中国大农业领域,产业链各环节的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与危机相处?
导致危机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传统农耕社会,生产者的风险来源单一,但工业社会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因素相互叠加、相互作用,造成的影响可以说超乎想象。
台风是传统社会也常见的风险,但当台风灾害与愈演愈烈的虾病相叠加,企业在银根收紧背景下恰恰遭遇“钱荒”,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全行业所面临的危机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台风只是导致农业灾害,但虾病本已让养殖者血本无归,如今雪上加霜。企业原来资金充裕,赊销成风,在经济大势下行背景下,一场台风可能吹断企业和经销商的资金链,甚至令一些中小企业和经销商面临生存危机。
更耐人寻味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种因素长上了飞毛腿,在加速其在行业内的发酵,会导致怎样的化学反应,更难以预料。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企业如何学会与危机相处?事实上,导致危机的变量越多、越复杂,留给企业的反应时间就越少。著名的荷叶倍增理论告诉我们,质变可能发生在一瞬间。荷叶成倍生长,把池塘塞满只需要40天,但最后两天之前,还只会蜷缩在池塘的一个角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当质变真正发生,已没有应对的可能。
在这个复杂的转型社会,企业最需要的能力是见微知著,在上升期发现那些视野以外的危机源头。当危机真正摆在面前,企业步入下行区间,所有对策也只能疲于应付。这不但需要过人的远见和洞察力,更需要不断反思和检讨的勇气和自信。
以此来审视中国的水产业,则会发现危机无处不在,他可能正在像荷叶一样慢慢覆盖整个池塘。例如,中国的亲虾完全控制在国外企业,很多基层饲料药品经销商射效率畸高,水产品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药物用量不断加大等等。构建在此基础之上各大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否牢固,会有何等危机?优秀的企业不会随波逐流,会选择在自己发展最顺利的时候,提早布局,未雨绸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