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养殖池塘内,鲤鱼、锦鲤与中华鳖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原本互为天敌的鱼鳖竟然和睦相处。记者从市水产管理处获悉,今年,我市重点推广鱼鳖混养、鱼粮间作、多品种混养三种模式,综合利用水体空间,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减少了患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
在鹿泉市邓村鱼场的池塘内,锦鲤、中华鳖相处甚欢。场主徐会宾笑说,这俩邻居和睦相处,还互相帮助。“养鳖不需要喂饲料,主要吃鱼塘的死鱼、病鱼,而鱼场每年死鱼量能达到四五百斤,这既可以实现废物再利用,减少成本,还阻止了病原的传播。而中华鳖的爬动,搅动了池塘底泥,改良了水质环境。”
鹿泉市中兴养鱼专业合作社社长张群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鱼塘增养50公斤的中华鳖,产值就可增加6000多元,除去养殖成本,纯收入可达4000多元。合作社已成为鱼鳖混养的示范点,全社鱼鳖混养面积已达百余亩。
互为天敌的鱼鳖为何能够实现混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闫保国告诉记者,是因为中华鳖主要在水塘底部活动,而鱼在水的中部和上部游动,只有游不动的“老弱病残”被鳖追食的几率才较高,因此二者在空间上不会产生大的交集。
“如果全面推广鱼鳖混养模式,养殖户增收相当可观。”闫保国表示,目前,这种模式主要是在鹿泉、平山进行推广,面积已达2000亩,今年重点在全市推广。此外,我市还在行唐开展了鱼粮间作养殖模式,在鹿泉、正定等县(市)开展了多品种混养养殖模式,如采取草鱼—鲢鳙鱼、鲤鱼—鲢鳙鱼模式。通过这三种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