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长达三个月的伏季休渔期结束后,市面上新鲜海货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明显增多了,又能让爱吃海鲜的市民们大饱口福。9月5日,记者在红岛西大洋码头了解到,目前上岸的小海鲜基本都是近海捕捞 ,一上岸就被提前预订的客户拉走,而远海的渔船也将在中秋节前陆续回来,捕捞上来的海货以海泥鳅为主,大都被养貂的人预订,加工成貂食为貂“备粮”。
市场上的新鲜货多了,来买的食客真不少
2013年伏季休渔期结束后,记者在9月5日走访城阳的一些市场发现,市场上新鲜海货的种类明显多了,为了尝个鲜,在市场上购买新鲜海货的市民络绎不绝。记者在红岛东大洋社区的一个海鲜市场看到,新鲜的海螺、琵琶虾、八带鱼、螃蟹、比管鱼……随处可见,卖海货的人告诉记者,这些小海鲜都是当天上岸的新鲜货。
“开海后我们卖的新鲜海货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比之前多了,而且价格也便宜了,海螺大的卖二十二三元一斤,小点的卖十五六元一斤,琵琶虾每斤卖二十四五元。”卖了十五六年海货的管女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开海后,随着上岸的海鲜越来越多,很多外地人专程来到红岛买当地新鲜海货。据东大洋社区卖海货的于先生介绍,经常会有外地人到码头或者红岛当地的市场买海鲜。也有不少人从青岛市里专门到红岛买新鲜海货。
小海鲜基本是近海捕捞,一上岸就被客户拉走
开海后,虽然海鲜明显增多,但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红岛吃到的小海鲜基本是近海捕捞,琵琶虾、八带鱼、黄花鱼、舌头鱼等基本都是渔民出近海用拖网打回来的,而海螺 、海星等海鲜除了是拖网捕捞,有的还是渔民开船出海后,渔民潜到水里一个个摸上船来,船一到码头,海货就被提前预订的客户过秤拉走了。
记者在西大洋码头看到,不断有出近海的渔船回来,很多卖海货的小贩都早早地在码头上等候,船一进码头,海货过了秤都进了小贩的货车。据出近海的渔民介绍,虽然开海了,但资源还是比较少。家住红岛西大洋社区的赵先生已近60岁,目前仍以出海为主业,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在码头上补网。赵先生告诉记者,开海以来,他基本每天凌晨三四点出海,到下午三四点钟回来,主要就是在胶州湾里打小海货,“现在市场上的海鲜种类多了 ,但是量比不上去年,琵琶虾多的时候一天能打四五十斤,少的时候一天就能打上十多斤,打上来的海货都被提前预订的客户拉走了。”赵先生说。
记者看到两位六七十岁的渔民开着小渔船进了码头,船上满是鼓眼鱼,客户早把三轮货车开到了离小渔船最近的地方,渔民在船里将鼓眼鱼装进桶里,客户用绳子往岸上拉,一会的工夫鼓眼鱼就进了客户的三轮货车里。船上的渔民老王告诉记者,他出海已经50多年时间了,现在专在近海打鼓眼鱼,“今天收获不错,大约能打六七百斤鼓眼鱼,有时候打得很少。”老王告诉记者,每年9月初开打鼓眼鱼,就能打十几天,遇到刮风、下雨天的时候近海的鼓眼鱼基本就没了。
远海货少,一网下去吃不饱,海泥鳅上岸进了貂的嘴
5日上午,记者看到已经有出远海的渔船回到了码头,船员们在船上忙活着将船舱里的货物装进网包,用吊车将货物吊到客户的货车上,客户的货车很快就装满了。记者注意到,远海回来的渔船打回来的海货基本都是海泥鳅。
据一艘出远海渔船的船长任敦军介绍,他9月1日出海,因为遇见大潮,货少,9月5日就回来了。他认为这次出海的收获并不理想,目前在远海拖网主要还是以打海泥鳅为主,几天下来总共打了一万多斤,去年同期5天的时间大约能打两万多斤。和任敦军一样出远海回来的渔民刘先生也表示第一次出海很不理想,海货的量比去年少了近一倍。
记者了解到,目前出远海的渔船打上来的海泥鳅最多,很多养貂的人都在这个时候开始给貂备食。养貂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海泥鳅的量也越来越少,价格也有所上涨,去年一斤货物一块四五毛钱,今年涨了三四毛。“貂食也是比较紧缺的,得提前在冷库里把貂食备足。现在买回去的貂食还得经过人工加工,速冻,貂吃到嘴里的价格差不多得两块五六一斤。”刘先生说道。
蛤蜊一个月内将结束出滩 ,目前还能达到七成肥
在西大洋码头,记者看到,还有不少打蛤蜊的船陆续到岸,但相比今年4、5月份记者在西大洋码头看到的景象,蛤蜊的“市场”明显淡了很多。据渔民于先生介绍,随着天气转凉,蛤蜊会逐渐变瘦,很多蛤蜊养殖户到10月1日前后就会结束蛤蜊出滩,甚至有的养殖户过了中秋节就不打蛤蜊了。记者了解到,虽然蛤蜊即将结束出滩,但目前蛤蜊的情况还是比较好,大约还能有七成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打蛤蜊的船在蛤蜊出滩结束后会转战近海拖网捕捞海鲜,有的船准备休息一两个月后迎接海蛎子出滩,还有的船结束今年对蛤蜊的打捞后就“放大假”,来年的4、5月份蛤蜊开始肥的时候再开始新一轮打捞。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