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商在养殖户处挑选黄油蟹。
金秋九月,蟹肉飘香,又到了吃蟹的好季节。可无论是肉蟹、膏蟹还是黄油蟹,都比往年贵了近一成。昨日,记者从南朗崖口一螃蟹养殖户了解到,由于今年雨水多,气温变化大,螃蟹的存活率低,导致产量锐减,出塘价涨2成。
螃蟹涨价养殖户却在亏本
梁先生在南朗崖口承包了50亩蟹塘,专门养殖螃蟹多年。临近中秋节这一螃蟹养殖户的“福节”,梁先生却笑不起来。“光是‘尤特’和‘潭美’让大部分蟹苗尚未脱壳就死了,蟹塘产量锐减,有的养殖户因大亏本已在考虑转行。”
梁先生的蟹塘养殖了青奄、黄油蟹和肉蟹等螃蟹,同比去年日产量20-30公斤,如今已锐减至10公斤左右,顾客数量也减少至每天5个左右。梁先生介绍,今年肉蟹的出塘价普遍为120元/公斤,青奄140元/公斤,黄油蟹则为70-100元/只(平均约4-5两),油脂丰满的甚至高达300元/只,平均比往年涨价约2成。
梁先生估算,蟹塘今年减产约4成,自己就要亏本六七万元。“蚬、螺等饲料涨价,听说租金也会涨,我们养殖户的压力大了很多,同行都在寻求新的销路,也考虑养殖其他品种,但成效不大。”梁先生说。
暴雨和水质变差是减产“元凶”
正在现场选蟹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蟹价普涨2成左右,推动价格上涨的“元凶”是此前连绵的雨天。“台风来时水浸严重,不仅冲毁了部分基塘,螃蟹也因缺氧和降温而死亡,保收已来不及。”刘先生也有50亩蟹塘,投入4万多元蟹苗,目前日产量才500元左右,只好“兼职”收蟹转卖给餐厅酒楼,尽量弥补损失。
在崖口养蟹9年的何先生也坦言,除了防御大自然灾害,还要面临逐渐变差的养殖环境带来的压力。“附近的海鲜餐厅越来越多,含有洗洁精等清洁水剂的污水排放入塘,导致水质PH值升高,螃蟹的适应能力不强,存活率变低,产出自然会减少。”何先生说,每年投资20万元左右,只收回15万元左右,这种情况已持续了3年。虽然产出不理想,但何先生依然选择续租,“养蟹多年,转行真不知道能干什么。”何先生无奈地说。
市场水产档难觅本地蟹踪迹
蟹塘减产带动螃蟹市场零售价格跟着“水涨船高”。昨日,记者走访南下市场、光明市场等地的水产档发现,诸如斗门蟹、深圳蟹等比例较大,也有不少“野生青奄”出售,只有寥寥数摊标榜从南朗崖口等我市产地进货。记者留意到,斗门肉蟹售价是130-140元/公斤,斗门膏蟹则是160元/公斤,黄油蟹卖至150元/只,价格平均要比本地蟹便宜10元/公斤左右。
“今年本地螃蟹量减少了,从外地进口螃蟹价格较低廉,‘斗门蟹’等品牌质量也在顾客心里扎了根,销路有保证,不少蟹贩也转向售卖‘斗门蟹’。”光明市场蟹贩清姨(化名)说。也有蟹贩表示,此前全省都受台风影响,因此螃蟹上市数量有限,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预计下周起螃蟹上市量更多,价格也会进入新的调整期。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