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日,记者来到平潭岚顺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珠英正和台湾客户打电话,沟通成品鲍鱼发货情况。
“7月以来,已有好几批成品鲍鱼通过
"海峡号
"运到台湾,然后再转机到日本,一般当天就可到达。”俞珠英说,看好实验区前景,她上月注册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平台贸易有限公司,以进一步发展水产品贸易。
早在2003年,俞珠英就开始投资水产养殖。然而,多年来,水产养殖业不温不火,她就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其他行业。随着平潭开放开发建设,平潭的区位、政策优势凸显,她准备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水产业。
不少人持有与俞珠英一样的想法:平潭水产业的春天来了。
三大原因,阻滞发展
平潭是海岛,四面环海,海域面积6064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
上世纪80年代,平潭渔业产值一度排进全省前三。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平潭水产业持续走低,与连江、东山等海洋渔业大县差距越拉越大。去年,平潭渔业产值50.1亿元,海洋捕捞产量19.741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9.81万吨,海洋捕捞、海上养殖在渔业产值中占大头,而附加值比较高的水产品加工年产值仅6.4亿元,水产品加工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只有3家。
平潭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翁才茂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交通不畅;财政扶持力度小;隧道业和航运业分散了民间资本。
在平潭海峡大桥开通前,平潭与外界的交通就靠轮渡,运输成本高。平潭水产品加工企业金富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学霖深有体会:“集装箱依靠轮渡从江阴港运到平潭,装完货再由平潭运到江阴港,要4000多元,利润变得微乎其微。”
长期以来,平潭是福州最贫困的县。当地政府有心扶持水产业发展,但财政困难,扶持力度有限。
此外,成本高、利润低,让不少从事海洋渔业的村民洗脚上岸,而平潭隧道业和航运业发展迅速,民间资本纷纷投入这两个行业。翁才茂说,平潭远洋捕捞原本很出名,上世纪90年代末其他地方纷纷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发展“木改钢、小改大”的外海作业,而平潭在这轮调整中明显落后于人。
开放开发,带来商机
因为交通成本高,傅学霖曾计划把公司搬到福州。搬迁之前,海峡大桥通车了。他觉得公司迎来发展机遇,于是留在平潭。
2011年,“海峡号”直航台中;去年下半年,“海峡号”开始运输货物。金富琳以此为契机,向台湾出口了几批货物,尝到甜头。他说,在冰鲜产品等方面,“海峡号”因时间快、成本低,存在许多优势。
“海峡大桥开通,打通了与内陆连接的交通瓶颈;
"海峡号
"直航台中,构建起两岸海上直航通道。从离岛变成一个连接两岸的前沿平台,平潭区位优势凸显。”傅学霖说。
不仅是交通,平潭特殊的优惠政
策更让人充满期待。今年2月,《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获批,农业及海洋产业成为七大产业类之一。由此可见,水产业在平潭未来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傅学霖更有信心了。前不久,公司引进一套先进的烘烤机;最近,又开始建冷冻库。
有人忙着拓展业务,也有人准备重操旧业。敖东镇村民薛理凤在2000年开了一家水产品加工厂,随着经营利润减少,2008年他关门转行。而今,他常回平潭考察,准备“回归”水产业。
“靠海吃海,水产业是平潭特色产业。平潭开放开发建设,不少企业家嗅到这股东风为水产业带来的商机。”平潭鲍鱼协会会长杨天平说。
岚台合作,优势互补
“平潭综合实验区致力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水产业发展也要打好对台牌。”平潭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云如此认为。
台湾在水产品加工、海洋渔业科技人才、行业协会组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成本高、市场小等问题。而平潭产业资源优势突出,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对台政策优惠、市场前景广阔,两岸互补性强。“两岸可合作建立现代渔业示范基地,让两岸渔业合作能扎下根来。”王云说。
杨天平则坦言,平潭水产业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主要以鲜货为主,水产加工企业少,没大的品
牌。“打造品牌,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站稳脚跟。”杨天平建议,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加强与台湾水产品加工同业公会、水产加工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台湾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海产品冷冻加工,把平潭建设成辐射大陆市场的台湾海产品加工和中转集散中心。
如今,岚台民间渔业交流日益热络。前段时间,俞珠英到台湾考察,并与台湾一水产品加工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准备往鲍鱼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实验区也在积极搭建两岸渔业合作交流平台。对台小额贸易市场、中心渔港等一批项目正加快建设,将为两岸渔业合作提供承接载体;平潭海洋大学正积极筹建,将为两岸渔业合作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