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8月19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南丰村,村民抓起塘里的罗非鱼。罗非鱼养殖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鱼塘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却也带来了缺钱的烦恼。
8月19日上午,汽车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南丰村的山路上颠簸,路边的6个大鱼塘绵延近两公里,让这一路风景增添了水的灵气。
在一个50亩的鱼塘边,39岁的黎族农民王振兴正扛起一包鱼饵倒入塘边的投饵机里。随着电机低沉的嗡嗡声,鱼塘边瞬间被密密麻麻的鱼群挤满,在阳光下发出粼粼波光,颇为壮观。不时有几条鱼儿一跃而起夺食,带出朵朵水花。
“振兴,你在这忙呢!”在鱼塘岸边斜坡的小路上,汽车停了下来。琼中县金融办主任关远大从车里钻了出来,对王振兴大声打着招呼。
“关主任,你来啦。我正想问你呢,你看我们怎样才能贷到款呀?”王振兴迎上去,迫不及待地问起来。他是在几个月前县金融办举办的一次金融理财培训班上和关远大相识的。
依靠罗非鱼养殖,王振兴现在的收入是之前养鸭收入的好几倍—即便价格不理想,他每年也有六七万元的收入。2009年,在王振兴的倡导下,周边的十几户农民还共同成立了一家罗非鱼专业合作社。
然而,在不断扩展自己事业的道路上,王振兴却遇到了一个瓶颈—缺乏资金。
“如果有了资金,我们就可以跳过经销商,直接向加工厂购买鱼料和售卖鱼。”王振兴告诉记者,通过经销商进货和销售,会少赚一大笔利润,“光是鱼料,经销商每年就要多赚我们合作社近8万元。如果通过他们卖鱼,我们每年也要少赚2万元。”
但是,想要直接向加工厂购买鱼料,每次都必须付清费用,这会让王振兴资金周转不过来。“我们每卖掉一批鱼,就要马上投入下一轮生产,根本没有那么多闲钱。”王振兴算了一下,如果要实现自己的构想,必须保证有40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
“别急,总会有办法的。”关远大在一旁安慰王振兴。他给王振兴带来了好消息—除了林权证可以抵押贷款外,县里还在研究如何给农民的楼房办理房产证,帮他们凭此来贷出数额相对大些的款项。
“现在农民建的小楼房投资额都有三四十万元,如果用这个去抵押贷款十几二十万元的金额还是行得通的。我看你家就是两层楼嘛!”关远大对王振兴笑着说。
“对呀对呀!我家的楼也是投资了40多万元的。”王振兴连连点头。
“你们合作社也可以贷款呀。”关远大告诉王振兴,今年县里已经出台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小微企业融资奖励意见》,县政府计划拿出500万元,鼓励银行面向包括农民合作社在内的中小企业放贷。
“如果能贷出钱来那可太好了!”王振兴眉毛一扬,满脸兴奋。
“山区的农民理财意识并不是很强,同时,很多想要发展生产的农民也缺乏有效了解贷款信息的渠道。”关远大告诉记者,要帮助农民增收,就要提升他们的理财意识,同时帮助他们拓宽融资渠道也十分重要。为此,今年开始,该县金融办联合农信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启动“金融下乡”活动,为山区农民“量身定制”理财培训,引导他们科学理财,介绍贷款相关信息,被农民亲切地称为“金融红娘”。目前,琼中已有2000多名黎族苗族农民接受了理财培训。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