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濒临崩溃。”今天上午,在沪举行的《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科研人员忧心忡忡地表示,长江上游的综合保护刻不容缓。
今年6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长渔办),共同组织了 “美丽中国、生命长江——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活动。今天发布的科考报告,首次从湿地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多样性、环境流、水环境等四个领域对长江上游进行综合“诊断”,并从流域尺度提出呼吁流域立法、推动机构完善、加强综合管理、实行抢救性保护等一系列建议。
长江“四大家鱼”数量急降
据WWF上海办公室主任任文伟介绍,考察团走访了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峡谷地区,了解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自然变化情况,以及传统农牧活动、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流域健康及生态安全产生的直接影响。
此次考察对玉树、石鼓和赤水3个样点的鱼类资源采样结果分析显示,整个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赵依民说:“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金沙江干流的鱼类自然资源已濒临崩溃。规范水电开发的审批和管理程序,修复关键性栖息地和种子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开展抢救性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此前,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监测数据表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急剧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目前的不足1亿尾。金沙江流域历史监测到鱼类有143种,而此次科考三次鱼类资源采样仅仅发现17种鱼类样本,其中还有3种外来物种,其种类、数量和个体大小均较土著鱼种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性。
建议长江全流域十年禁渔
科考队专家指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十分明显。在金沙江中游石鼓段,专业渔民经过一个上午多次采样,仅获得3种5尾鱼类样本,而历史上石鼓江段可以采集到金沙江大部分鱼类样本。专家分析认为,石鼓段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主要是由于石鼓以上江段二三级支流的高密度水电开发极大地压缩了以溪流为产卵场的水生生物生存空间,而违法捕捞行为则加剧了这一破坏性影响,导致大量鱼类物种濒危。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迄今为止唯一一条干流尚未建坝的一级支流,其干流和多数二级支流至今仍保持与长江的自然连通,因而成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产卵场。尽管如此,赤水河仍然面临着沿江产业开发和人类活动带来的重重威胁。 “在金沙江全流域大规模水电开发不可阻止的大趋势下,选择赤水河、通天河等2-3条支流作为金沙江特有鱼类保护区,开展抢救性的保护,是避免长江上游鱼类大规模灭绝的可行的替代方案。 ”赵依民表示。任文伟则认为,“应尽快开展长江全流域的十年禁渔,为长江的渔业资源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
长江流域管理体制需改革
目前,金沙江干流已规划25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为规范金沙江流域的水电开发,报告呼吁:对于已规划和建设的水电工程,必须加强从流域尺度的监测评估,大力推动金沙江流域水库生态调度,开展梯级水库的统一调度管理;并充分考虑尽早实施相关生态补偿的措施;尽快启动小水电的审核、评估程序,为小水电制定标准,并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缓解其破坏性影响等。
“上游的问题必将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的健康和安危。长江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从流域尺度出发,进行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家宽教授说。
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保护,报告建议推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流域管理法》立法;尽快成立由国务院直属的长江流域管理协调机构。对一再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呼吁要进行一次性修编并通过人大决议,严控有需要就改的修订行为。报告还呼吁开展一系列抢救性的保护行动,包括健全和优化长江自然保护区群的布局、长江十年禁渔、生态补偿、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收费和补偿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