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过度捕捞、水质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等因素影响,中国结鱼、叉尾鲇、丝尾鳠、巨魾等澜沧江的土著鱼种一度濒临灭绝。糯扎渡鱼类增殖站建成后,这些土著鱼苗经过人工孵化获得成功,使得一批土著鱼又重新游回了澜沧江。
最近,中国华能集团和华能澜沧江公司在华能糯扎渡水电站库区启动了首个库区增殖放养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385万元,计划在2013年至2015年开展3次库区增殖放养活动,投放澜沧江土著鱼种苗35万尾,常规鱼种苗600万尾,以改善流域和库区生物种群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华能糯扎渡水电站水库库容237亿立方米,相当于16个滇池,淹没总面积322.67平方公里,干流回水长度215公里,在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等方面具有重大综合利用效益。库区内首批放养的215万尾鱼苗包括了澜沧江土着鱼叉尾鲶5万尾、丝尾鳠鱼苗10万尾,常规鱼种鲢鱼100万尾、鳙鱼100万尾。通过增殖放养,不仅改善了糯扎渡水电站库区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帮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多年来,华能澜沧江公司在糯扎渡、功果桥、黄登等水电站建设人工鱼类增殖站,配备一流科研设施和技术人员。先后采取野生亲本捕捞、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建立遗传档案、人工网捕过坝,增殖放流,在电站建设上运用叠梁门方式分层取水等措施,加强鱼类的基因交流,满足鱼类生存需要。
我省每年在澜沧江、金沙江等流域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野生珍稀名贵土著鱼类种群逐步恢复,有效维护了江河生态平衡。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